大學校長不易做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大學校長不易做,香港大學的校長尤其大挑戰。馬斐森2017年離任之時明言,「香港明顯是政治複雜之地,而校長一職是政治複雜的工作」。

大學校長不但要是一流的學者,亦要有出色的管治能力,能夠帶領不同學院、研究院追求卓越,並要滿足不同持份者的期望。在香港政府的禮賓順序中,大學校長乃排在高等法院上訴法庭法官之前、大紫荊勳賢之後,社會地位崇高。

香港大學作為香港最頂級的學府,其校長要處理的事情、面對的複雜性自然不容言輕。徐立之面對示威區爭議,馬斐森經歷佔中運動及副校長任命,張翔現在面對的則是多個指控,包括不滿他指定座駕、對醫學院院長和副校長的招聘、內地捐款的處理、教職員聯誼會的裝修等。

港大校務委員會是其最高管治團體,對於投訴或舉報亦有既定的政策及程序,有足夠能力處理涉及校長的指控。在沒有公正的調查、事實為基礎之前,外界無法亦不應該妄下判斷,公開指控亦可能對當事人不公平。

這是為什麼即使輿論都知道涉及校長張翔,但校委會主席王沛詩早前的聲明仍強調,「基於私隱考慮及相關條例,大學一般不會對具體人事問題作出公開評論」,而校委會星期一(10月9日)議決成立五人專責小組後,亦僅表示「調查近日收到一組投訴事項」,不會點名提及任何人。作為大學校監的特首李家超亦表示不應作出揣測,認為目前的各種猜想、指控對事件都沒有幫助。

張翔發表聲明,表示「所有指控都沒有事實根據,完全是憑空捏造的惡意抹黑」,及「有理據向造謠者提出誹謗訴訟」,當然等如承認了自己遭受指控。他同時指出,更失望的是本應屬於機密的校委會通訊被外洩,並憂慮校委會能否公正處理投訴。

校長與校委會須建立互信

對於社會,更令人關注的是校長與校委會是否缺乏互信。畢竟校長為大學的首席教務及行政主管人員,也是校委會的當然成員,而校委會則可以行使大學的所有權力,兩者必須緊密合作,才能帶領港大前行,例如港大11間學院的院長人選就要由校長建議、校委會委任。

張翔在今年初曾經透露,港大2020年11月啟動全球招聘教授級學術人才計劃後,已吸引44名來自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的學者加盟。而他今年亦邀請到諾貝爾化學獎得主Fraser Stoddart來港出任理學院化學系講座教授,後者近日更公開支持張翔,讚揚對方加快處理招聘程序,並在短時間內建設了實驗室,吸引了他帶領十多人的研究團隊由西北大學轉來香港大學。

而張翔本人,王沛詩亦形容是「成就卓越的科學家」,校委會成員李小加也表示港大有這位「全球有名的科學家做校長,亦有這麼多世界一級的科學家,要珍惜、熱愛這大學;不要讓今天的這一切,成為我們永久的傷害」。講求效率、特事特辦或許無可厚非,但建立與校委會的互信,回應不同持份者的聲音,同樣是一校之長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