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薛祥開「藥方」 香港能否藥到病除?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繼9月份以視像形式出席在香港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後, 11月22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港澳青年看祖國」代表交流團,是他首次就港澳事務對傳媒公開亮相。

一直有消息指丁薛祥會接替原常務副總理韓正,出任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主管港澳事務。透過這兩次公開活動,相信丁薛祥未來將更多地在前台指導港澳事務具體工作,而他這兩次露面參與的活動,清晰展現出中央對香港的核心關切,即在巨變的國際形勢下,香港必須融入國家發展的大戰略中,青年人的發展空間更是題中之義。

丁薛祥在兩次活動中分別提出了兩個「四點希望」。一個是希望香港深化區域與內地的合作,完善金融服務、聚焦專業人才、加強人文交流;另一個是希望青年人能清晰認識到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強化對國家和民族歷史的學習,要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立場堅定,更要順應形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

這無疑是在具體豐富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中提出的頂層版「四點希望」——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共同維護和諧穩定。這種前後呼應能夠清晰展現中國共產黨施政的政治邏輯及政策運行的延展性。

不少香港官員一直搞不清、搞不懂如何理解中共的政治語言,他們不斷「複述」領導人的語言,卻不明白如何將這種言語落實到具體的施政行為中。就如習近平強調香港要破解「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破除「利益固化藩籬」,但它們在香港仍未引起足夠重視與反響。

這兩個「破」所代表的意圖究竟是什麼?它們其實指明了香港發生什麼問題,問題的根源在哪裏,如何圍繞根源展開行動,要求施政者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與魄力。上升到另一個層次,就是把問題的根源作為改革的對象,最軸心的改革任務就是消除這些根源,而不是以為停留在「愛國愛港」就能解決問題。

丁薛祥會見港澳青年代表時,同樣講到了產生青年人問題的根源。在談到港澳青年為何要厚植家國情懷,傳承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時,他以自問自答的方式指出,為什麼香港會發生黑暴事件?是因為那些青年人連自己國家是誰都不知道,但這不能都怪青年人,管理者也需要反思。他並借此提到了對青年的「四點希望」,並結合歷史故事和數據逐條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順之再講到青年的「學業、就業、創業、置業」,要求各政府部門創造發展機遇及條件。

「四點希望」其實就反映了香港青年人過去產生問題的根源,「四業問題」如不能解決,青年人就不會有未來,社會更難言穩定,一國兩制就無法行穩致遠。不知道香港各級官員能否以這樣的邏輯不斷擴展青年人的發展空間,重塑他們的上升通道?

2019年激烈的反修例風波已過去四年,香港不能再蹉跎歲月。當下大量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等待解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仍被束之高閣。治港的建制派系中,能夠承擔起改革重任的力量依舊薄弱,正如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近期所言,即使「民主派」不在治港體制內,愛國陣營也不能故步自封,期望有更多「改革派」出來,通過理性、務實主張推動香港進步,尋求政策、制度等方面改革。

如果香港的精英群體還癡迷於「光輝歲月」,無論是習近平,還是丁薛祥、夏寶龍如何詳解香港病情,當開出的藥方不能餵到「病人」口中,那一切都是徒勞。香港施政群體需要穿越回到這個新的時代,解除思維固化,才有能力「望聞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