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北都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由兩年前提出北部都會區,到本周二(12月12日)公布《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香港政府可謂完成了一次思維的轉變——新界終於不再是邊陲、大西北的「化外之地」,而是真真正正進入了城市規劃的視域之內,擔起推動未來發展的重要角色。

《發展藍圖》以「三鐵三路」優化方案和在北部都會區東面的「兩鐵一路」,宏觀勾劃能滿足遠至2046年及以後的運輸基建規劃。

三鐵三路通新界 九龍港島堪應付

「三鐵」中的港深西部鐵路接連洪水橋至深圳前海,中鐵線將往返錦上路及九龍灣的行程時間由約43分鐘減少至約32分鐘,將軍澳線南延線維持連接康城站至將軍澳第137區,認為現有規劃已足夠應付居民往返港島區的需要。

連接香港站至北角的北港島線束之高閣,連接香港大學站至香港仔、黃竹坑站的南港島線(西段)亦因為運輸及成本效益不理想,而會以其他運輸系統替代重型鐵路。

在「三路」方面,北都公路將往來天水圍市中心及新界北新市鎮的車程長度由約32公里縮短至約23公里,沙田繞道令往來粉嶺及荔枝角的路程長度由約30公里縮短至約22公里,將軍澳—油塘隧道則為將軍澳區居民提供第三條對外連接的主要幹道,考慮將油塘出口連接至觀塘繞道及東區海底隧道。

再加上北部都會區東面的「兩鐵一路」,即北環線東延線、新界東北線及北都公路(新界北新市鎮段),這份《發展藍圖》明顯地以推動新界發展為重心,同時加強香港與內地城市的跨界融合。比起過往以維港兩岸為中心、南重北輕的運輸規劃,現在政府似乎終於重新布局,看得懂新界不是邊陲而是中心。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勾劃能滿足遠至2046年及以後的運輸及物流需求的策略鐵路及主要幹道網絡。(林靄怡攝)

打破南重北輕 遲來好過沒到

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潛力以至連接與內地城市的重要性,時至今天已經毋庸多言。目前每月北上深圳的人次逾500萬,消費額逾30億元人民幣,深圳試行「即買即退稅」以吸引更多香港遊客。恒基兆業、新鴻基等地產商近年積極購入新田科技城附近的農地,看好未來發展潛力。

深刻的變化正在發生,不會停下腳步等人。政府以「三鐵三路」和「兩鐵一路」來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將採用最新工程技術,「務求讓社會盡早享受更完善的鐵路系統和道路網絡帶來的便利」。惟按照計劃,仍預期要不遲於2038年才能完成港深西部鐵路,2039年或之後落實中鐵線和北都公路等,社會恐怕只能說是「遲來好過沒到」。

試想像如果「三鐵三路」等基建在十多年前已經規劃,現在已經落成,市區往返新界及內地、新界往返內地的行路定必更為便捷。不過從另一角度看,在這個平行時間之中,北上人次或許也不只是每月500萬,而是更多。打破南重北輕的格局對香港是機遇抑或挑戰,能夠吸引遊客來港抑或流失消費能力到內地,非常取決於政府是否具備發展戰略。「經珠港飛」實施後,經香港機場往返內地與國外的需求到底是增是減,答案很快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