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論壇.恩威並施|英女王走了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真的走了,在位七十年的她見證了西方文明由興盛至墮落。英國王室曾經顯赫一時,那時它不只是傳媒的一個宣傳產品,而是實實在在管治國家。君主立憲後的英國走向強大,不列顛國走向興盛,但整個英國精英制度在過去幾十年走下坡。這個走下坡的趨勢是消費主義的一個部分。

香港人對英女王這個「事頭婆」有一種感情,這些感情當然與麥理浩爵士來到香港之後強政勵治,大力反貪有很大關係。它們令香港進入現代社會,由興建地鐵、發展教育、發展醫療、興建房屋等良政善治構成。

歷史就是這樣有趣,若果不是當年她的伯父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放棄王位,讓給伊利沙伯二世的爸爸喬治六世當國王,伊利沙伯二世可能過着不一樣的生活。至於英國王室,如果不是伊利沙伯二世當了女王,也許守不住過去這七十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左派興起,廢除王室本來是一件很自然的事。王室只是一個儀式性象徵,最具標誌性的蒙巴頓伯爵路易(Lord Mountbatten)——一個真正的皇家軍人,卻後繼無人。英國王室只是吃吃喝喝,做一些國家禮儀。從前歐洲王室的將軍懂得打仗,拿自己生命保衛國家,現在的王室變成傳媒筆下的一個消費產品,變成了吃喝玩樂的花花公子;以前王室成員從軍從政是正常的事,因為這是他們的社會責任,如今所謂王權被貶低為一種儀式性的象徵。

英國王室幸好有英女王,她透過自己建立軟實力,透過不同的公關方法,透過民間支持來穩定王室。而且王室投資有道,建立了大量的財富。因此,無論未來英國王室有怎樣的走向,他們的後代也可以過着不錯的生活;

英女王是英國軟實力的一個部分,但近年英國軟實力出現衰退和落後的情況。其實去年占士邦電影《007:生死有時》(No Time to Die),占士邦最後被炸死這個搞笑劇情,已經象徵了英國的沒落。以前由辛康納利(Sean Connery)扮演的占士邦是文質彬彬的紳士型特務,能文能武,幽默風趣。最近這位占士邦丹尼爾基克(Daniel Craig)走火入魔,與說他是占士邦,不如說他更像美國的Jason Bourne。英國紳士特務走樣變形,也是一個全球走向官能主義的趨勢。

英女王在位七十年,還見證了西方流行文化由人民主導走向暴力主導的一個趨勢。隨着科技進步而盛行的社交媒體,並沒有令人文精神進一步提升,整個世界蔓延着軟色情暴力,新聞變成了一種情緒消費。英女王也目睹了西方文明由八十年代的人文精神走向今天沒落的可悲現象。

英女王很清楚她的身份就是作為英國的外交大使。作為一個女性,她用陰柔的策略令世界和英國國民看到她有用。英國王室以前是將軍打仗,現在變成軟實力的象徵。可惜的是自從戴安娜王妃在1996年離開王室以後,英國王室也走向了被傳媒消費和控制的一個場景。這個場景蠶食了王室,大眾看見很多王室成員都酗酒,英女王次子安德魯還捲入性派對醜聞。

當一位王室成員當然不容易,面對各方面的掣肘和控制。以前他們可以當一個軍人,可能戰死沙場,也可能從政,某程度是都有着一種自由。但現在王室成員基本上變成了社會消費的對像。他們希望你有醜聞、希望你離婚、希望你酗酒、希望悲劇發生在你身上,群眾從而可以消費。戴安娜王妃就是活生生的一個例子。玩這種形象工程、玩這種感覺主導,正正就是今天情緒化社會的一個反照。

英女王跟隨她的夫婿菲臘親王走了,我們應該為他們感到安慰。他們可以說是西方文化優雅的典範。菲臘親王幽默風趣,說話有板有眼,也是軍人出身,有着正氣正派的西方紳士風度。和今天那些扮鬼扮馬的KOL相比,菲臘親王更接近西方紳士的形象典範。但西方紳士已經在現實世界沒落,菲臘親王和英女王這種夫妻典範,在現實世界也不可能出現。只是,傳媒是不會讓你知道的,因為今天的傳媒總要把人性誇張,推到極端醜化或者推到極端神化,而不是還原一個正常的生活狀態。每一個人都追求精神上的刺激,於是這個社會愈來愈追求刺激。

要說消費英國王室,美國社會最有手段,它對英國王室的消費也許比其他任何一個社會更厲害。美國和英國本身是兩位一體,英國脫歐也像是要和美國「合併」。在文化上,自從英國脫歐之後,美國傳媒財團如迪士尼等大量在英國倫敦投資。事實上,英美本來就是一個策略性同盟,而英女王也許可稱為西方第一代的KOL,比麥當娜、Lady Gaga更早成為了彰顯西方軟實力的流行文化符號,是能夠進行文化滲透、發揮文化影響力的一位軟實力強人。

英女王走了,查理斯三世繼位。查理斯有查理斯的特色,他不像他媽媽有那種母儀天下的能力,他給人的感覺是會成為一個有點孤僻的君主。戴妃生下來的兩個兒子又會變成怎樣?將來英國王室是否繼續存在?這些問題都引起關注。它們關乎政治軟實力,但也影響着政治硬實力。西方政治近年走向沒落,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出現便是一個例子。在英國,卓慧思(Liz Truss)剛當了首相,英女王便走了,這個兆頭好不好?英國人看在眼裏,也應該感覺得到。

卓慧思花一萬億港元去解決能源問題,得益都是大企業,小市民根本不應該支付那麼昂貴的能源費。問題是,為什麼會弄成這樣?因為英國原本有社會主義左翼力量,但戴卓爾夫人的改革令英國變成了一個寡頭企業壟斷的社會,而英女王用她的軟實力令國民感覺良好,以英國有王室便可以解決很多情緒問題。

這也就是西方文化目前面對的困境和局面,在傳媒包裝底下的現實是政客愈來越愈,不露面的企業影響力愈來愈強,甚至陷入一個失去控制的狀態。

英女王走了,西方優雅文明的形象包裝也走了。

作者胡恩威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