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明|香港只做中國與阿拉伯世界加強合作的「球迷」?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四年一度的足球世界盃已在阿拉伯国家卡塔爾上演,而「地緣政治世界盃」亦同時在另一個阿拉伯國家開踢。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赴沙特阿拉伯,出席首屆中阿、中海峰會並對沙特進行國事訪問,同近20位阿拉伯國家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見和簽署多項合作協議。這是自1949年以來,中國對阿拉伯世界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次外交攻勢,並且由國家主席親自擔任「前鋒」,引發包括沙特親密盟友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極度關注,並憂慮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因此轉變。

香港不應僅僅作為這場「地緣政治世界盃」的「球迷」,而要成為可以落場踢波的「球員」。為此,不妨考慮在清真工業、伊斯蘭金融等領域發力,為中國內地助攻。

來稿作者:梁海明

12月7日至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沙特阿拉伯王國國王薩勒曼邀請,赴利雅得出席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首屆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並對沙特阿拉伯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這次阿拉伯世界之旅,引發香港輿論及市民很大關注。

筆者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模型挖掘從2022年12月6日至11日期間,香港各主流媒體、社交媒體、網上討論區等與習近平的阿拉伯世界之旅的中英文數據、訊息超過7,294條,較去年同期的3,571條,增加了104.26%。

筆者還通過非監督機器學習技術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Model(隱含狄利克雷分佈模型)、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 Model(BERT模型)和Sentiment Analysis Model(情緒分析模型)等人工智能模型,對上述時期帶有情感色彩的主觀性內容進行分析、處理、歸納和推理,發現香港輿論、市民對習近平這次阿拉伯世界之旅的正面態度為23%,要遠高於負面態度的9%。顯示本港輿論、市民普遍看好、肯定此次由國家主席踢「前鋒」的外交攻勢。

並且,通過大數據分析可發現,港人對這次外交攻勢,最關注的前五大議題分別為:中美在阿拉伯博弈、油氣貿易人民幣結算、石油美元、中國基建、中阿合作。

由上述港人關注議題可看出,對於中國未來要與阿拉伯世界加強合作,港人暫時只是做為「球迷」,在看台上一邊吃花生,一邊看中國與美國「球場」上揮汗如雨、攻防互換。

圖為2022年12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期間,與沙特國王薩勒曼會面。(Reuters)

中沙協議聚焦五大機遇

毫無疑問,這場「地緣政治世界盃」十分精彩,絕對值回票價。但若然仔細觀察「球場」上的細節,更可發現中國和阿拉伯世界簽署多項合作協議,未來三到五年雙方將會合作五大重點領域如下:

一是構建能源立體合作新格局,中國將繼續從海合會國家穩定、大量進口原油,擴大進口液化天然氣,加強油氣上遊開發、工程服務、儲運煉化合作以及清潔低碳能源技術等合作;

二是推動金融投資合作新進展,雙方將成立共同投資聯合會,研究舉辦中海產業和投資合作論壇,開展本幣互換合作;

三是拓展創新科技合作新領域,雙方將加強5G和6G技術合作,圍繞跨境電商合作和通信網絡建設等領域實施數字經濟項目;

四是實現航天太空合作新突破,在遙感和通信衛星、空間應用、航天基礎設施等領域開展一繫列合作項目,研究成立中海聯合月球和深空探測中心等;

五是打造語言文化合作新亮點,中國將同300所海合會國家大中小學合作開展中文教育,同海合會國家合作設立300個中文智慧教室,提供3,000個「漢語橋」夏(冬)令營名額,建立中文學習測試中心和網絡中文課堂等。

這五大領域不僅體現了中國與阿拉伯世界未來合作的方向,亦反映出雙方未來合作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這對香港而言,若要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角色,不妨穿上中國隊球衣落場助攻,至少可以在以下兩個領域發力。

發展清真工業與伊斯蘭金融中心

其一,在北部都會區加快發展清真工業。阿拉伯世界共有22個國家,總人口約4.23億,絕大部分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如果加上「一帶一路」沿線的其它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總人口更超過20億,有研究預測2050年內總人口將快速增長至28億,佔世界人口30%。由於信奉伊斯蘭教的民眾要使用必須符合伊斯蘭教義的清真產品(清真產業不局限於單一產業, 除了傳統的清真食品加工,還包括醫藥、化妝品、服裝等制造行業, 以及新興的旅遊、物流、金融等服務行業),因此每年的全球清真市場總值約2萬億美元,更有研究預測到2024年將增至2.4萬億美元。由於這些國家的80%清真產品依靠進口,因此如此龐大的宗教人口紅利和商機,令世界各國爭相挖掘清真商機。

香港品牌國際知名,也是信心的保證,可考慮在北部都會區發展清真產業, 積極拓展伊斯蘭尤其是阿拉伯世界的市場,既能通過「再工業化」推動香港經濟轉型,也能協助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乃至內地各地打開伊斯蘭市場,以此扭轉作為出口大國的中國卻對清真國家的貿易出口額的不利局面(現時佔比僅約1%)。

其二,發展成為伊斯蘭金融中心。產業和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的基礎,金融業則是產業的催化劑,兩者緊密結合,才能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在阿拉伯世界,由融資、保險、製造和物流等所有環節均注入宗教信仰的元素,大力促使伊斯蘭金融和清真產業業相輔相成、相互支持、相互促進。

但包括中國內地在內的不少非伊斯蘭國家和地區,往往以為伊斯蘭金融是伊斯蘭金融,產業是產業,二者之間甚少有關聯,即使是清真產業也較少能獲得伊斯蘭金融的支持。從事清真產業的企業融資,也須符合伊斯蘭教義,但在非伊斯蘭國家和地區,目前符合伊斯蘭教義的融資管道不但十分有限,企業也缺乏吸引伊斯蘭投資者的平台和手段,導致清真產業較難通過融資改進產品品質和研發新產品,容易錯失發展壯大的良機,反過來又影響了伊斯蘭金融的發展進程。

伊斯蘭金融作為一個特殊的金融系統,是以遵循伊斯蘭教律法為前提的金融體系,必須遵照禁止利息、禁止投機行為、禁止投資於酒類、博彩業等伊斯蘭教義不允許的產業,符合風險共擔、利潤共用等的伊斯蘭教義的要求。鑒於伊斯蘭金融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有研究顯示,伊斯蘭金融市場的增長勢頭在未來10年還會繼續受到世人矚目,伊斯蘭銀行和保險業務都會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對此,許多國家的金融機構瞄准了數量龐大的穆斯林客戶群,紛紛提出了拓展伊斯蘭金融體繫抑或在本國打造伊斯蘭金融中心的設想。

中國內地也曾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推動伊斯蘭金融試點,寧夏並曾提出設立伊斯蘭金融中心的設想,但由於中國內地當前的金融體系、外匯管理制度和監管政策,發展遇上不少困難: 一是中國的穆斯林人口較少,伊斯蘭金融應用區域有限,大部分國人對伊斯蘭金融較為陌生;二是中國內地目前還缺乏已形成規模的清真工業,難以實業支持伊斯蘭金融的發展;三是發展伊斯蘭金融具有一定風險,中國內地金融體系暫無應對足夠方案;四是中國內地對於如何強化伊斯蘭資金非法流入,以及資金流向的監管系統等方面暫時缺乏成熟的解決方案等,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自2007年已開始嘗試搭建伊斯蘭金融平台,並在2014年發行了伊斯蘭債券。隨後香港也積極推動跨境伊斯蘭債券二級市場的發展,訂立了適用於伊斯蘭債券的稅務架構。未來,香港若能積極利用「中國因素」發展成為伊斯蘭金融中心,既能鞏固、發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又能為中國與阿拉伯世界加強合作助攻,可謂是一舉多得。

香港向來不乏「好波之人」,若不想浪費「好波」的天賦,不妨更加積極在清真工業、伊斯蘭金融等領域發力。正所謂「波係圓嘅」,屆時不僅能為中國內地助攻,說不定香港自己還能射入幾個「世界波」!

作者梁海明是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絲路智谷研究院是由中外知名學者組成的公共政策研究機構,聚焦於粤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宏觀經濟等領域研究。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