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簡約公屋無料到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施政報告》房屋政策的「亮點」是簡約公屋,但是如果我們看看簡約公屋的細節,四至五年內興建三萬個單位,根本是杯水車薪,完全不能夠解決目前居於水深火熱的劏房戶與及公屋輪候冊。而且《施政報告》裏面提到全力提量、提速、提效、提質,但其實和前特首林鄭月娥的規劃比較一下,速度沒有增加、量也沒有增加,感覺上他們只是說輪候時間縮短了。

輪候時間縮短是一個相對問題,最重要的是絕對數字。根據立法會文件,2020年香港共有22.6萬名市民住在劏房,那麼如何安置好劏房住客人數便應該有一個絕對指標,政府怎樣能夠真的提量、提速、提效、提質,也需要有客觀具體的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再看立法會政府文件,簡約公屋基本上和公屋沒有很大的分別,可以說是另一種公屋,也許稱為蚊型公屋比較恰當,不是簡約公屋。說它是蚊型公屋,因為它的平均呎價與及興建程序都和蚊一樣。

特首李家超說提量、提速、提效、提質,若果不設試驗田去推動,根本是不可行的。若果用政府目前的招標架構與及部門之間的分工模式,是不能夠達到這個效果的。

殖民地時期,殖民政府推出臨時房屋(臨屋)政策,真的在短期之內創造大量的居住單位。這些居住條件不是最理想,但是比劏房好很多,至少不會被收不合理貴租。為什麼政府現在沒有這樣做呢?因為房屋局只是處理「房屋」問題,發展局只是處理土地發展問題,而沒有一個整全的房屋和社區概念。

若果香港有地區行政,十八區每區有區長,區長負責五年內在當區創造一定的房屋數量,區長便真的會覓地,找方法去增加房屋數量。殖民地時期,港督之下設布政司,處理內政,布政司可以統一地區去做增設房屋這件事。但是現在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有這個能力嗎?是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在負責房屋政策,還是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負責?看來看去,好像是何局長,她也成為了眾矢之的。但到底是何局長領導無方,還是特首、政務司司長或財政司副司長沒有做好工作?外界很難知道,因為我們不是天天都在政府上班。

核心問題是市民只看到政府開了很多張兌現不了的支票。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困難,政府只要宣布全港十八區,區區一年內興建5000個臨屋單位,18x5000,就有九萬個單位供應了!

如今政府向立法會申請268億元用作興建簡約公屋,但是怎樣起?有些是三層?有些是六層?有些是十幾層?政府並沒有提供太多具體資料,只是要求議員先批錢後做事。可是,撥款之後也差不多要等四至五年。等到李家超任期至2027年屆滿,會不會連一座房子也沒有起好?這是不能夠接受的。

大家只要到淘寶搜尋一下,貨櫃屋、臨時屋的造價,其實港幣五至十萬已經有一個不錯的設計。或者參考日本的組合屋,那是政府規定承建商在地震後原地重建的一些組合屋,三天便可以蓋建好。

所以,興建簡約公屋有需要這樣貴和長時間嗎?

香港要解決房屋問題,真的是需要國家級的承建商,例如中國建築,他們可以用國家隊的名義,協助香港興建臨屋,不用官僚招標後又超支延期。甚至可以由內地發展商牽頭,例如萬科集團在內地協助地方政府興建類似的公共房屋,已經有其經驗,能夠真正提量、提速、提效、提質,製造大量社區居住生活空間。

看現在這種簡約公屋的文件,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若果以面積計算,它正確的名稱應該是蚊型公屋,沒有什麼簡約可言。其實公屋本身已經十分簡約,簡約中更簡約,只不過是一個政治口號包裝。但是這個政治包裝,對於喜歡無印良品的簡約美學愛好者也不能夠接受,對於老百姓來說,簡約公屋用廣東話的演繹,可能會就會變成等於「無料到」。

作者胡恩威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