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從供求著手縮短老年黃斑病變病人輪候時間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近年來,老年黃斑病變患者數目持續上升,除了年長患者,連年輕患者的數目也有上升趨勢,估計目前本港約有50萬名患者。老年黃斑病變不但已成為港人致盲的第二大元兇,嚴重個案更可能致盲。

來稿作者:曾建平

黃斑病變的類別和成因很多,因應病因和臨床情况,治療方法不盡相同。病人會轉介到醫管局眼科專科門診,以眼內注射藥物、激光治療等方法去治療。然而,根據本會於早前的患者調查中所收集的數據,患者由開始排期見醫管局眼科醫生至首次進行治療中位數需等候8個月,反映延誤確診和治療的情況非常嚴重,已經到了不得不處理的地步。事實上,患者愈早開始接受治療,便愈能維持視力,在黃金治療期、即視力未嚴重受損前接受治療,療效明顯更佳。若病情一拖再拖,未有及時治療,視網膜可能已經結疤,視力損失難以逆轉,甚至有機會致盲。政府有必要從多方面入手,盡可能縮短患者的輪候時間。

公營醫療系統醫護人手流失的情況相當嚴重,眼科當然也不例外。培育眼科醫護人員需時,遠水不能救近火,因此醫管局在盡量挽留眼科醫護人員的同時,也要考慮加強公私營合作模式,通過採購服務的形式,把急需治療或需要維持治療的黃斑病變患者轉介給私家醫生,讓病人獲得適時的醫治。

其次,除了在醫護人員的供應方面努力,政府也可以在醫療服務的需求方面下手。黃斑病變需持續治療,患者需要定時打針,無疑對醫護服務是一種恆常的需求。但是,如果醫管局願意引入新一代的黃斑病變藥物,就可以延長病人需要打針的時間,可以從一、兩個月注射一次,延長到每四個月才注射一次且不減治療效果,可大大減輕對醫療系統的治療負擔。

最後,政府已經著手進行醫療改革,把資源和注意力投入到基層和地區醫療系統裡。可惜地區康健中心過於注重糖尿病和血壓高病人,而對老年黃斑病變病人的服務相對較少,在資訊提供方面情況也是如此,這些狀況其實都有改善的空間。

作者曾建平是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