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兩蚊搭車」非洪水猛獸 優化政策可以討論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俗稱「兩蚊搭車」的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推出以來深受社會各界的歡迎,但是近日就因為有意見認為政策成本高昂,擔心政府日後未能承擔相關開支而引起廣泛的爭議。筆者利申,對於政府長遠財政的健康程度,以及公共資源的分配是否有效到位是極為重視,不過,因為擔心政府的負擔能力,而惹來社會對計劃的保留甚至恐慌,就實在是沒有必要。

來稿作者:黃遠康

事實上,關於「兩蚊搭車」對政府財政的影響在早些年已經引起部分政黨的留意,並向時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進行質詢。當時的回覆是,如果計劃的合資格對象一直維持在65歲或以上,預計2025/26的財政年度計劃開支約為30億;如果合資格對象年齡降低至60歲,則預計屆時開支約70億。羅致光其後在個人網誌撰文,解釋雖然60至64歲的人口遠低於65歲或以上,但是由於這個年齡組別的人士不少仍然在職,加上社交圈子相對活躍,所以使用的政府補貼金額其實遠比65歲或以上人士為高,比例大約為64%對36%。

而在2021年,勞福局便公佈由顧問公司進行的全面檢討報告。該份報告除了檢視長者出行與使用補貼的情況,以及參考外地類似計劃的經驗之外,亦有一定篇幅評估計劃長遠的可持續性。根據推算,假如特區政府在未來10年保持平均5%的收入增長,就算計劃對象放寬至60歲或以上人士,補貼金額亦會在2031年達到高峰,約86億,而其後開支則會因為適齡人口減少而放緩。因此,即使在人口老化的趨勢下,「兩蚊搭車」只是佔政府經常性開支總額的1%,佔社會福利開支約5.3%。

津貼開支有限 其他方面可以優化

當然,報告只是沙盤推演未來的可能走勢。香港經歷三年疫情,加上外圍政治及經濟環境仍然不甚明朗,難言政府能否保持穩定的收入增長。可是,就算最終發生超出報告所能預計的最壞情況,並假設計劃開支超出1倍,對政府造成的財政壓力仍然有限。換言之,在「兩蚊搭車」開支的問題上大造文章,恐怕是站不住腳的。

「兩蚊搭車」取得主流民意支持,成本方面亦算可行,可是,這並不代表政策已經完美無瑕。其實,比起政府承擔能力,有關計劃存在三個比較逼切的問題,值得社會各界深思解決之道。

第一,正如檢討報告中指出,在缺乏經濟誘因以及宣傳教育下,絕大部分長者對巴士及小巴的路線和價錢的敏感度低,經常出現即使只是往返短途地方也會乘搭可以到達目的地、但價錢較貴的長途路線,加上他們通常不會使用分段收費優惠,變相造成公帑浪費。第二,雖然政策鼓勵長者外出走動絕對值得支持,但是同時亦有打工仔女認為部分長者的出行時間與繁忙時段重疊,增加公共運輸工具的載客壓力。事實上,九巴及港鐵的載客量的確由計劃實施以來出現一定的增長,每日使用人次分別從2011年的256.5萬和403.9萬,上升至疫情前2018年的280萬及492.1萬。無疑,有關增長與業務拓展及人口增加不無關係,數據亦未能反映繁忙時段的載客情況,但是至少有關問題確實得到部分網民在不同社交平台和討論區的迴響。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計劃表面上是一視同仁,但是實際上是資源分配不均,違反公共理財的原則。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長者得到多少公帑補貼,與其出行習慣、身體狀況、家庭背景、居住地點、社交圈子大有關係。正常來說,行動方便、交友廣闊、個性外向好動、家中沒有照顧老幼壓力的長者,肯定會比老態龍鍾、不愛出遊、社交圈子狹窄、有照顧家人負擔的長者更多機會使用「兩蚊搭車」優惠。

一般而言,前者的條件都是基於有較好的經濟條件,例如可以聘請家傭代理家務、有資源保養身體、較少為金錢問題煩惱而身心相對健康、參與不同社交活動的能力較強;反之,後者的情況多見於草根階層。換言之,計劃的補貼金額更多是傾斜在生活條件較好的長者身上。而如果我們希望政府的資源能夠按需分配,即愈貧困的人獲得更多,愈富有的人所得愈少,使貧富差距收窄,則「兩蚊搭車」的實際情況與這種理念肯定是背道而馳。

60歲或以上香港居民可以每程2元的優惠票價,使用指定公共交通工具及服務。(資料圖片)

借鑑台灣悠遊卡經驗 減少實際所得補貼不均

筆者建議,當局可以參考中國台灣的做法,以每月交通資助取代劃一收費資助。台灣方面推出類似香港八達通的「悠遊卡」,讓當地居民可以用於乘車、繳付社會設施或觀光設施如博物館、停車場、動物園、醫院等費用,以及在特約商店進行消費。而當地同樣對65歲或以上的人士提供長者優惠,每月為持有敬老悠遊卡的長者提供480元台幣(約120元港幣)的補貼。補貼及票價優惠除了可以用於鐵路、巴士等公共運輸服務之外,更加可以用於敬老愛心的士或租用共享單車。此外,長者也可以憑卡使用各類公共體育設施的優惠,例如泳池,健身室等。

台灣做法的好處,就是除了透過減低長者的交通費用負擔以協助他們達致身心健康之外,亦透過直接津貼鼓勵他們多參與文餘活動,真正提升他們參與社交活動的能力和意願。而站在有效運用公帑的角度,由於每位長者所得的補貼金額是一樣的,實際補貼所得不均的問題就可以有所改善。此外,在每月設有補貼上限下,用家的消費選擇將會變得審慎,有更大可能使用分段收費優惠以減省開支,甚至盡量避免「長車短搭」,減少公帑浪費。

至於有部分政界人士擔心政府開支壓力的問題,台灣的措施亦絕對有助釋除他們的疑慮。假設特區政府給予每名60歲市民每月120元資助,每年的總開支不過是28.8億,較目前「兩蚊搭車」的開支為低。即使面對將來人口老化的壓力,60歲或以上人口增加至250萬人,同時每名合資格人士的資助額提升至每月240元,政府的負擔亦不過72億,低於某位資深政界人士所憂慮計劃帶來過百億的開支,亦有助改善他們對計劃的負面觀感。

而對於長者而言,直接的交通現金資助其實更加實惠。雖然「兩蚊搭車」在觀感上比較吸引,但是一來一回仍然需要支付4元的費用。假設一個人每月來回鑽石山站至灣仔站20次,其每月的交通費就是80元。相反,如果採用每月整筆撥款的話,由於港鐵設有長者半價優惠,因此每日來回的費用為15元,意味著長者每月可以免費來回兩個地方16次。至於往後的4次的車程費用也不過是60元,較原有方案減少20元的開支。

今次引發的爭議,暴露出香港政界仍然被右翼自由主義思潮主導。對於社會福利,他們傾向認為是負擔,多於是責任;對於促進平等,他們認為只需要機會平等,而不是結果平等,因而對收窄貧富差距不感興趣。這種思想既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經濟騰飛的原因,也是過去二十年以來特區政府施政不力的根源。「兩蚊搭車」計劃只是需要優化,而不是妖魔化,希望政府可以務實思考,平衡長者權益與社會需要,令計劃變得更加完善。

作者黃遠康是「治港新政」成員、社區幹事。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