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拆毀式的香港保育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近十年來很流行講保育,例如中環大館、中環街市、PMQ元創坊等。香港保育的特色跟其他大城市不一樣,很多歐洲城市的保育歷史十分悠久,意大利政府立法保存古建築物。保存方法有一個原則,就是要保存原貌,盡量保存原有物料。除非是有結構性的危險,否則原汁原味保留原來建築材料。所以大家去歐洲、尤其是英國,看古建築物的保育,建築物的木是原本的木,不會全部拆掉,除非有結構安全的需要。

保育是一門專門科學,需要一些調研,了解建築物的歷史背景。歐洲保育有很豐富的歷史背景。例如法國、意大利、英國,他們不會毫無目的地去拆毀古建築。日本也一樣,日本的保育會保留建築物本身的味道,我曾到訪早稻田大學的飯堂,已經有過百年歷史,基本上沒有什麼大改變,原裝磚頭沒有更換過,洗手間也是一樣,盡量保持原貌。由於日本是島國,資源有限,所以不會浪費。就算日本現在經濟發展發達,做古建築保育也要原汁原味。大家去京都看看,京都很多寺廟、街道都有時間定格的感覺。

香港就有很大對比,走向另一個極端,香港保育一定要依據政府條例。但政府的建築條例就是用現在的標準去執行。所以很可惜,大館未翻新之前,本來有很多很漂亮的古舊木窗木門,就因為不符合政府的標準就全被拆掉了。現在大家去大館看,那些門窗都是重新做上,所以味道很不同,尤其是那些大門。我小時候曾經去過大館,那時候大館是中環警署。我讀建築的時候也有進內參觀,和現在大館相比,很多特別的感覺都消失了。

香港大學陸佑堂也是一個例子。陸佑堂進行翻新工程的時候,尤其是洗手間,就重新鋪過了瓷磚,做過了一些改裝,沒有了以前的歷史味道。所以香港很奇怪,進行了保育,其實並沒有保育,因為它保留不了那種原有感覺。

例如威靈頓街地下公廁,建於1913年,已經超過了100年歷史。公廁裏面有很多特色瓷磚,設計很獨特,又是全拆,重新鋪上一些新的階磚。那麼它保留下來又有什麼意義呢?

PMQ元創坊未翻新前是警察宿舍,有很多特色的鐵窗也遭拆掉,重新做出來沒有那種味道。瘋狂加設冷氣。我不反對冷氣,但是否有一些方法可以做得環保一點呢?是否真的需要那麼多冷氣呢?是否可以裝一些窗口式冷氣機?以我理解,從前警察宿舍有人安裝窗口式冷氣機。

香港好像喜歡用很多錢去把建築物翻新,用錢去復古,但又不是復古,做出來就沒有那個效果。所以香港保育官員應該要向日本和新加坡學習,日本的建築條例是因地制宜,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條例去配合建築功能或者建築物的需要,不會一條法例應用在所有建築物身上。而且條例可以賦予豁免權的,例如業主能夠做某些措施,條例就給予豁免權。德國也是這樣,2000年我到德國籌辦《香港栢林當代文化節—香港在柏林》,在柏林世界文化中心搭建了一座竹棚。我們跟德國有關當局商談,以結構數據證明其安全性,最後都可以在柏林成功搭建起竹棚,都是事在人為。

我覺得香港應該要有這種精神,藝術就是要事在人為。你要用很多力量去把它完成,而完成的話需要有一點勇氣,還要做足功課,不要因循,沿舊路走。所以香港做保育,首先要在心態上先弄清楚︰我們真的是為了做保育,不是要保育去配合政府建築條例,而是建築條例去配合保育,這樣才是對的。但最重要的是要在安全的情況下做保育,安全也是一個重要考量。

作者胡恩威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