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焯照|打造香港成為節日城市 為夜經濟注入強心針

撰文:關焯照
出版:更新:

近日,政府銳意推動「夜經濟」。與商界連番商討後,將會密鑼緊鼓推出一連串夜間活動及消遣節目,由國慶節假期開始,一直延續至跨越新年。誠然,從不少商舖於晚上十點前已關門,以及旺區人流明顯較疫情前疏落來看,這無疑是一件好事。如果特首與一眾高官能夠盡快開出刺激夜間經濟活動的良方妙藥,香港的復常速度肯定會因而加快,整體經濟亦得以持續注入了一些久違的新活力。

毫無疑問,「夜經濟」三字已成城中熱話。然而,夜經濟的定義是什麼?至今政府仍未有人清楚交待。如根據經濟文獻,「夜經濟」是一個宏觀經濟概念,泛指夜間餐飲、音樂、舞蹈、電影、話劇、和其他休閒活動的裙帶複合發展,絕對不是坊間所謂延長商場營業時間、或者派發夜間消費券等單一片面措施足以概括之。 再者,「夜經濟」事實上在疫情前在香港存在已久,特首和眾高官需要做的事是重新激活香港的「夜經濟」,並同時注入嶄新的元素來推動相關行業,例如藝術、文化、創新等等。一旦成功,香港經濟發展肯定會向前邁進一大步。

香港以往的「夜經濟」主要涉及不同消費和各種文娛活動,政府只需參考疫情前的「夜經濟」模式便可以重新推動並作出一些新規劃。不過,三年疫情過後,市民和內地遊客的消費模式已有所改變。因此,要鼓勵這兩個組群多多為夜間經濟活動參與其中,在設計有效措施的政策角度而言,從街上正面氣氛的營造方面入手是必不可少的:只要能夠鼓勵更多市民和遊客來到街上多逛多走多看,市面氣氛自然會趨旺,相關的經濟活動、消費意欲也會隨之增強。

現時最大問題是旺區仍有不少「吉舖」,如此景象看起來少不免仍給人一種冷落蕭條之感。政府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可以考慮和區議會合作,在不同地區作出一些新的佈置,如配上相關有心思的裝飾及燈火設計、小型街頭藝術展覽,甚至是打造一些新的打卡盛地,吸引年輕新一代之餘,也讓遊人重新感受到那種張燈結綵的鬧市氣氛,這對吸引人流應該能產生正面作用。

這次大搞「夜經濟」亦可以視為推動旅遊業的契機。因為本地旅遊業已食了多年「老本」,不少推廣活動已失去新意,難以持續支持本地旅遊業發展。有見及此,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早在2015年已建議將香港打造成一個世界級的「節日城市」(Festive City)。所謂「節日城市」是主打製作不同有特色的節日活動和盛事,目的是提高城市的定位和帶動相關行業,令經濟得到高質量的發展。

至於如何打造香港成為「節日城市」,首先可以參考以法語為主的加拿大城市蒙特利爾(Montreal)。這個城市是北美著名的「節日城市」,以搞不同種類的節日活動和盛事而享有盛名,更曾被福布斯雜誌評為「2022年全球20個最佳城市」之一,一流的美食、藝術、博物館、綠色空間等通通是這個「節日城市」吸引遊人之處。因此,蒙特利爾的成功經驗,絕對是我們特區政府可以學習的對象。

蒙特利爾成功之處是創造綠色空間和善用天然環境,而香港的優勢是擁有環境優美的維港,以及它迷人的夜景。如果在維港大搞藝術、文化、娛樂等活動,相信是非常吸睛的。澳洲的悉尼市也常在海港內大搞文娛表演、相信亦是值得我們借鏡的另一個成功典範,例如今年 「VIVID 2023 Sydney」 燈光藝術品表演和2021年的「HANDA Opera on Sydney Harbour」大型歌劇,均屬表演盛事。既然香港擁有優美的維港景致,政府以此作為推廣晚上盛事的節日基地,成功將香港打造成為「節日之都」便是指日可待的了。

只要政府推出不同的節日活動和盛事,不單止夜間經濟會受惠無窮,香港整個經濟引擎也得到強力支持,這顆「東方之珠」將會再一次發光發亮。

本文作者關焯照是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