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泰國緬甸雙互發展,難民淪為經濟數字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沈蔚

今年7月,我受大學委託回到泰北工作 。對上一次在泰北,已經是2008、09年的事,我的學生都是來自緬甸Karen State的難民,他們跟家人因逃避內戰,一直走難到泰緬邊境的泰國小鎮——Mae Sot。8年後,Mae Sot給我一種很面目模糊的感覺,緬甸難民的處境則更難說清楚。

在我教過上百個學生中,只有少部份在畢業後找到好工作,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上年聖誕節,我再次到緬甸旅遊,與部份已回國的舊學生團聚。其中一個學生,Yadanar 在Mae Sot一所移民學校(migrant school)完成了GED(Gene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課程。這所學校是泰北境內是最好的,很多學生完成課程後都能考進外國的大學。 Yadanar 到了孟加拉女子大學修讀亞洲文化研究,幾經辛苦才完成學業。2010年,緬甸迎接民主化的改革,社會逐漸對外開放。Yadanar 決定在2014年回國,擁有一個國際認可學位的她,獲到一家人權機構招聘,較高的工資令她成為同輩間的中上產。因為較好的教育,Yadanar得到較豐富的資源、機會和人脈關係,前途算是一片光明,但我的其他學生又怎樣呢? 在難民營內生成長的一代,有多少個Yadanar?緬甸的民主化已經踏入第七個年頭,住了無數緬甸難民的Mae Sot,經歷了什麼的變化?難民有更好的出路嗎?

位於Mae Sot的泰面邊境禁區(作者提供圖片)

邊境迅速發展 泰國經濟起飛

緬甸近年經濟開放,促進泰、緬兩國邊境近年發展迅速,2014年,泰國政府宣佈在一些邊境城市成立10個「經濟特區」(Special Economic Zone,簡稱「SEZ」),Mae Sot是其中一個SEZ。難民吸引國際組織的援助,再加上被劃入SEZ發展,令Mae Sot 經歷急速的現代化。

8年前,並不是每天也有曼谷至Mae Sot的航班,而Nok Air兩年前亦開始增加由曼谷到Mae Sot的航班,由最多每天3班至每天至少4至 5班航機,單程票價最低為美金30元。三年前,跳標式、房車型計程車開始在Mae Sot街頭出現,漸漸取代電單車和殘舊的小客車。各類型的商店佇立,韓式食肆、咖啡店、Robinson百貨公司等成為人們最新的聚腳處。舊Mae Tao Clinic後方,原來是一些破舊小屋,荒廢農地等,因為地點便利鄰近機場,最近亦被開發成中上層住宅區。

泰緬兩國希望籍著延伸由印度經緬甸,進入泰國、老撾和越南的印度泰國緬甸三邊公路,刺激兩國間的貿易。泰國Mae Sot與隔岸緬甸小鎮Myawaddy成為發展最蓬勃的邊境區,根據Myanmar Times資料 ,今年二月,兩國已簽了16份雙邊貿易協議來促進旅遊、商貿和落後地方的發展。而據新華社報導 ,16年3月至17年3月期間,經Myawaddy處理的貿易則達 8.27億美元,可見兩國積極透過邊境貿易,刺激國家經濟發展。

Mae Sot 市區其中一所緬甸難民學校(作者提供圖片)

泰國政府加強對邊境地區管治,難民遭殃 

泰國經濟起飛,卻沒有為難民帶來新的曙光。廿多年來,緬甸的難民危機吸引大大小小民間團體和國際非政府組織(NGO和INGO)進駐Mae Sot等的泰國邊境區,向緬甸難民和民工提供援助,直接引來豐富投資,服務駐當地的外國人。理論上,泰國政府應該樂見難民危機帶來的邊境經濟效益,但根據學者分析,外國組織對泰國政府存在政治和行政角力。例如,BMWEC(Burmese Migrant Workers Education Committee)在區內管理至少30間緬甸移民學校,學校在區內也成為居民的「社區中心」及資訊發放點。由於它在民間龐大的網絡,其影響力成為泰國政府不能忽視、亦難以駕御的體制外力量。所以,當地團體對泰國政府Mae Sot區的管治有一定的影響。 

泰國方面想重奪Mae Sot區的權力的意圖,近年來十分明顯。一方面,泰國政府加緊透過與緬甸經商,振興邊境經濟。另一方面,它透過行政程序限制民間團體運作,收窄緬甸難民的生存空間。我跟不同組織和團體負責人對話時,經常聽到他們說:「泰國政府想逼他們(難民)回緬甸。」

泰國以行政手段,處處刁難國際組織對Mae Sot的援助。一名前國際救援委員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IRC)員工Aung Aung(化名)告訴筆者,泰方近年減發義工簽證,名正言順地限制義工在Mae Sot等泰緬邊境小鎮從事長期人道支援工作。以難民營為例,過往國際組織的義工可以毫無難度申請進入難民營提供人道援助,例如教育及醫療服務。最近十年,軍政府卻大幅度縮減入營許可證(camp pass)的數目,義工即使獲准入營,一般都不能逗留超過8小時。許可證的期限亦縮短了,申請後數天便會過期 。泰方阻撓人道組織在難民營內較長期的工作。很多難民認為,泰國政府逐步限制援助,最終會切斷外界和難民的接觸,逼使他們回緬甸。

國際援助逐漸撤離Mae Sot 和Mae La Camp,外國義工現在很難申請到義工許可進入難民營(作者提供圖片)

緬甸發展直接、間接影響當地人道工作

泰國政府重整Mae Sot社會秩序,除了為重奪對Mae Sot的管治權外,還有一重策略性目標。

近年來,在Mae Sot的國際救援組織聘請的不再是外國人,也不是緬甸移工,而是泰國人。很多組織逐漸增加泰國籍職員的比例,不再聘用更有經驗的外國人。

Aung Aung無奈地說。少了有人道救援經驗的外國人在Mae Sot 工作,削弱國際組織對區內難民的幫助。人才換血背後,源自政府與NGO的交易,Aung Aung 說:

一些還在Mae Sot工作的國際組織,它們的高層與泰國政府(暗地)達成共識,以增加它們機構泰國職員的比例,來換取泰國政府批發更多義工簽證。泰國政府很清楚,有哪些國際組織也在緬甸工作,與當地人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係。於是,泰方通過扶助泰國人加入這些國際組織,獲取更多緬甸在地的網絡,為進入緬甸的市場鋪路。

泰國政府看上國際組織作為國與國之間的橋樑,能夠獲得它們的資訊、經濟資源、和人才發展機會,泰方便能從緬甸的開放發展中獲利 。

緬甸對外開放,吸引大量國際組織進駐發展業務,分薄泰緬邊境援助工作的支援,甚至有為數不少的組織撤離。眾多組織中相對有名的荷蘭救援組織ZOA,在2014年便完全撤走在泰國援助難民的工作,轉而增加投資緬甸境內的項目。對很多人和機構來說,現在能在緬甸工作和發展項目,成為更吸眼球、更有趣的事。 

不論在緬甸,還是泰國政府的眼中,緬甸難民只是經濟藍圖中一堆小數字。外地組織隨政治局勢的變化,可以靈活地調整援助策略。寄人籬下的難民,卻離不開成為人球的命運。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