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半島旅遊.來稿】到訪歐洲最年輕的國家——黑山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Hajduk

上月跟家人同遊巴爾幹半島的克羅地亞,停留在濱海名城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的時候,順道遊覽接壤的歐洲家庭新成員——黑山。
 
如果說巴爾幹是歐洲的十字路口,那麽我認爲黑山就是巴爾幹裏的十字路口。首先它與意大利隔海相望、南接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東邊是幾近同宗的塞爾維亞、西鄰波黑和克羅地亞,夾在不同文化與宗教之間。黑山境内多山,地理因素造就不羈的性格,由中世紀起便自成一國,外來征服者無法徹底將其壓得貼服,強大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能征服頑強的塞爾維亞和希臘,卻始終無法鎮服黑山人。

我們在網上報名杜布羅夫尼克當地旅行社的一日團,導遊是個當地的小伙子,英語說得很好。在杜布羅夫尼克接齊團友後,巴士直奔邊境過關。暑假旺季已過,過關沒有傳説中的大塞車,邊檢寬鬆得很,關員上車收齊所有旅客的護照,下車檢查後發還給導遊,居然沒蓋入境印。旅行團在距離邊檢關卡不遠的公路休息區停車,讓團友到Cafe吃早餐或者到超市補給物資,超市物價很低,一大瓶水才0.5歐元(黑山採用歐元,卻不是歐盟成員國),以至我們結帳的時候,收銀員多番詢問我們有否硬幣零錢,皆因不想找續! 

黑山共和國

我們的旅行團主要參觀布德瓦(Budva)及科托爾(Kotor)古城。當巴士駛近布德瓦古城的時候,除了三面環海、背靠高山的壯絕景觀外,這裏附近正大興土木,建設新酒店。這就形成一種反差,因爲入境以來沿著公路途經的地方,社會主義時期的平矮建築甚多,並不讓人切實感到黑山是先進的國度。布德瓦古城附近不僅酒店、高檔餐廳多,漁港泊滿遊艇,仿佛不屬於剛才那一個世界。

布德瓦城是很小的地方,城内街道窄窄的,而且迂回曲折,街道旁是有著數百年歷史的石屋,不少變成休閒的café和精品店。古城成爲遊客的樂土,内外都能聽到英語或德語,即使是黑山人也改變了自己,例如路牌。十字路口國家遇到的問題是不同文化在此交匯,黑山宗教上以東正教爲主,因此向來以西里爾字母作法定文字,但我們見到西里爾字母的機會卻很少,很多路牌、廣告紛紛改用拉丁字母書寫,只有一些宗教或者歷史建築,偶爾看見上面刻畫的西里爾字母。説是迎合遊客嗎?可是文字拼寫的是黑山語(即是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

Budva古城的商戶招牌的拉丁字母牌。(作者提供)

另一知名的科托爾古城在峽灣深處,全城在絕崖峭壁之下,所以古城的防禦工事由岸邊一直修築到後山上,據説拿破侖也無法將之拿下。這裏比布德瓦熱鬧許多,因爲科托爾坐擁兩個世界文化遺產認證,一是科托爾古城的歷史文化區域,另一是科托爾的城防,這是今年與意大利、克羅地亞聯合申報的「16至17世紀威尼斯共和國的防禦工事」(Venetian Works of Defence between 16th and 17th centuries: Stato da Terra – western Stato da Mar)。科托爾古城的城門至今留有社會主義時期的銘文,五角星之下,刻有「21-XI-1944」,導遊說那是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遊擊隊在1944年從德軍解放科托爾古城的日子,撇除同樣分佈在古城外圍舊公寓,這是社會主義時期留存不多的痕跡。 

南斯拉夫的痕跡仍未抹去,此是Kotor古城的城門,紀念1945年鐵托領導的遊擊隊從德軍控制下解放Kotor。(作者提供)

黑山多變的地形或許影響到黑山人的性格不畏艱苦和靈活變通,所以才能從大國博弈之間生存下來,甚至巧借大國的矛盾,贏得1878年的第一次獨立。歷史過去了一百年,黑山重新獨立,成爲歐洲最年輕的國家(科索沃尚未得到廣泛承認)。現在的黑山自身亦處在國際政治的十字路口上,跟塞爾維亞和俄羅斯向來友好,卻不得不親近西方換取現實的政經利益。黑山未入歐盟,先入北約,問題卻是黑山經濟被俄羅斯人暗中控制。克羅地亞導遊感概地說:黑山人爲了錢,不惜出賣自家地產給俄羅斯人,黑山的機場往來俄羅斯的航班也是最多的!
 
對比實體經濟,旅遊業的客源相當倚賴西方人。科托爾古城的雙重世界文化遺產地位,還有正對的峽灣景色成爲黑山首屈一指的旅遊景點,充滿中世紀氣息的科托爾古城是認識黑山的好地方。唯需小心注意當地旅遊業者的不良習慣,我們在科托爾古城午餐,享用科托灣捕撈的海鮮拼盤,然而侍應在結賬找續時少給了幾歐元。我估計是侍應們私自扣起作小費,由於我們的旅行團自由參觀時間並不太多,而且我不太清楚黑山是否有收取小費的習慣,既然數目不多,便不跟侍應理論了。這頓午餐的食物質素不錯,但侍應的服務態度一般,又少找了零錢,看來旅遊業者的待客意識大有進步空間。這點,克羅地亞那邊就優勝許多了,那邊的人較老實,不詐訛外地遊客。

現在回想,假如問一問當地人的話,你喜歡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我想這裏的人必定毫不猶疑回答喜歡後者。雖然這個國家暫不很富裕,哪怕說有點落後和貧窮亦並不過份,可是畢竟今天每人皆有機會自食其力,不像過去由領導人分配一切。
 
這個國家從社會制度的十字路口走出,不知如何選擇眼前的政經十字路呢?

Kotor灣(作者提供)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