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不移民】不是因為滿意政府 是相反

撰文:加藤嘉一
出版:更新:
對自己生活的家園感到滿意,誰願意走?(新華社)

日本人愛留在日本生活,比較不愛移居海外,這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本文想談談的,不是證明日本人較不喜歡移民,而是這現象的背後原因。那原因跟日本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國家及其制度,有很深的關係。

那場戰爭 令日本人不再輕信政府

在日本的學校,每個學期至少一次,如開學典禮等場合,要全體學生集體唱國歌,還要眼望台上的國旗,算是一種儀式吧。那個時候,坦率地說,我內心很抗拒如此唱國歌和升國旗。周圍的同學還有老師,也抱有同樣感受。

原因跟日本人常說的「那場戰爭」,即第二次世界大戰不無關係。

在二戰期間,「軍國主義者」不僅侵略了他國,對於普通日本百姓來說,意味更大、記憶更深的,或許是他們還欺騙了本國人。軍部「忽悠」了文官,利用天皇的統帥權,壓制知識分子的良心和行動,把戰爭行為正當化。結果如大家所知,日本成為了侵略者,然後是戰敗者,還使得社會陷入了崩潰的邊緣。

我寫此文的時候,正好又迎來一年一度的「紀念日」——《三藩市和約》生效的那一天(4 月 28 日)。這是日本回歸國際社會、恢復主權的日子;它也是我出生的日子。這一巧合,後來也成為了我學習國際關係的根本原因和動機。這是題外話。

我想表達的是,日本人為什麼至今始終不能信任政府,在「國」字面前如此地警惕,甚至厭煩,原因正是國民被國家欺騙過這歷史事實。二戰期間,日本知識分子未能起到阻止和制衡國家走向戰爭的作用,所以他們如今對政府批評很多,什麼問題都要抓、什麼毛病都要挑、什麼矛盾都要化,因為所有日本人都深知一個真理:國家是會犯錯誤的機器

當年錯誤順從國家,令後來的日本人更關心公共議題。(朝日新聞)

歷史錯誤 反成熱衷改善體制的契機

照道理,對國家如此不滿,該會成為移居海外、追求更好生活的誘因,但日本人亦因此有所成長,尤其是培養出更高的公民意識,這直接或間接地產生了一個較適合居住的環境,以及能讓日本人接受和認同的體制

的確,日本人經常本着集體主義和從眾主義,陷入盲目順從上級、接受官僚主義、追求整體社會利益至上的狀態(我個人始終認為這一民族性是日本社會的一個盲點或死角),不過,二戰時國家所犯的錯誤,卻同時讓民眾逐步培養出批判思維和獨立思考,包括在政府的聲明和媒體的報道面前,保持理性和冷靜。因此,我相信,日本社會不會再犯二戰期間的錯誤,假如國家要「暴走」,政府要失控,整個社會一定會阻止和制衡。

對自己建設的社會感到滿意,怎會想走?

可以說,雖然日本很多事情仍有待改善,但有賴公民意識的醒覺,讓日本的自由民主體制和價值觀發揮着作用,讓日本人,包括在日本生活的外國人,享受着基本的安心感和舒適感,讓憲法維護着他們自由表達意志的權利。

更重要的是,日本人對政府、政策、社會、社區等各種因素,雖抱有許多各式各樣的不滿,然而,卻很少聽到有人批評日本如今的國體和政體本身,很少質疑天皇制和議會內閣制的根本。我認為這意味着日本社會和公民對本國的制度和價值觀已有着基本的共識,他們對日本的昨日有着自信,對日本的今日感到欣慰,亦看到日本的明日對他們的保障。

(日本國家旅遊局)

這些自信、欣慰、保障,正是日本人不移民的理由。或者可以說,因為他們對根本的體制和生活環境感到滿意,而且這美好的體制和環境,是他們自己和自己的上一代有份努力建設或促成的,所以也沒有移民的理由,而應該留下來建設更加美好和有魅力的社會。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