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救護日誌.來稿】為了理想,就算是「黑路」也會走下去

撰文:救護熊柯南
出版:更新:

於澳洲的第一個晚上睡得不太好。看著陌生的天花和不斷旋轉的吊扇,發現一切也很不真實。

【上回講到:為追尋救護夢,我來到鳥不生蛋的阿德萊德】

(視覺中國)

我數年前因會考成績不佳而於夜校重讀中五,期間完成了急救課程並對相關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因而加入了香港聖約翰救傷隊和醫療輔助隊。

及後回到日校升讀高考課程。正職為學生的我專注於學生會事務,還有校外的義務工作。那是 2003 年,正值沙士時期。全港學校停課時,我以醫療輔助隊員身份前往機場、邊境、隔離營進行探熱檢疫工作。當時全港第一位於機場入境時被探熱檢查的遊客便是由我為他作檢查,我的容貌首次被刊登於不同報章上。說穿了,每個穿上制服和戴上口罩的,看上去其實也差不多。

世界衛生組織於 2003 年 6 月 23 日把香港從疫區名單中剔除。年少無知的我也彷彿鬆了一口氣,卻同時感到一份使命感:我想為這個世界做些甚麼。自問從小也沒想過做醫護人員,但原來不知不覺間已起了改變。

於華人社會,醫護人員只有醫生和護士。救護員(Paramedic),就是那些搬運傷病者到醫院的司機嗎?我於互聯網找找看,發現救護工作於外國是一門專業。除了醫生護士,救護(Paramedicine)也有其專門的大學學位。心想:反正大學所讀的課程也未必跟日後的工作相關,不如讀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學科吧?

救護員就是那些搬運傷病者到醫院的司機嗎?(視覺中國)

我於暑假期間前往升學博覽,發現澳洲的救護學科收生要求是 91.88 / 100 (同年醫科的收生要求是 93.52 / 100)。反正免費,我便碰運氣的報讀救護課程。他們當然沒有直接收納還未完成高考的我,但卻要我完成一個銜接課程。就是這個神經大條的決定,使我數個月後身處澳洲……

我看著昨晚刻意從行李箱拿到床頭的筆記簿,便立刻起床梳洗準備出門。其實筆記簿內裡記下了兩個總部地址和電話:

i) 南澳救護服務 (South Australian Ambulance Service)
ii) 南澳聖約翰救傷隊 (St. John Ambulance Australia)

來澳的第二天,我進步了!先跟宿舍職員確認到市中心的巴士路線,然後前往開設銀行賬戶、辦理手機 SIM 卡、固網電話長途電話卡、登記接駁宿舍的電話服務等等。

完成這些必要任務後,已經差不多下午 2 時。沒有吃午膳,也沒有遊歷這個充滿未知的都市,我卻走到巴士客服中心。那時沒有手機上網,更沒有甚麼交通工具 App。要查詢巴士班次,只能參閱預先印刷的時間表。拿起了經過宿舍的兩條巴士路線資料 (只有兩條),心中呼叫:「天呀!週未每小時才有一班巴士?連閒日也要半小時一班……!?」

激動也沒用,我改變不了現實!我拿出筆記簿,向職員問:「請問,從這裡我怎樣才可以分別前往這兩個地方?」沒錯,我的救護夢才是第一優先!

原來外國的公共交通很「專一」,所有巴士也向市中心行走。以香港的情況來說,就是所有巴士也前往旺角尖沙咀。想從灣仔前往上環?先乘路線 A 從灣仔前往旺角,然後從旺角乘坐路線 B 前往上環便可。南澳這樣「便捷」的交通,使我非常懷念香港的地鐵和巴士……也許這就是思鄉?

來澳洲後,筆者很懷念香港的巴士服務。(視覺中國)

看了手錶,我發現沒有可能於辦公時間內前往兩個總部。我決定先前往南澳救護服務的總部,詢問成為義工的事宜。大部份澳洲的政府救護服務也由受薪僱員和義工組成,南澳是其中之一。雖然義工的受訓程度未及受薪僱員,但義務工作並不代表不專業!這些義務救護員要受訓約一年時間,完成訓練更會獲發接近文憑資歷的 4 級證書1: Certificate IV in Health Care(Ambulance)。他們除了提供基本急救,也能給予病人數種救命藥物。

約半小時後,我到達南澳救護服務的總部,以及被告知只有鄉郊地區才會召募義務救護員,居於市區的我並不合乎資格……因為他們知道我是海外留學生,便協助我用他們的電話聯絡南澳聖約翰救傷隊。柳暗花明又一村,原來於我居住地居附近的救傷支隊會於當晚有定期集會。我先回到市中心,然後轉車回去宿舍小休,再花 30 分鐘步行到「附近」的救傷隊支隊會堂……

我的急救資歷源於香港,但我需要一張澳洲急救証書才能加入當地的救傷隊。幸而,當地的教學制度較香港靈活,他們以認可過往知識(Recognition of Prior Learning)的形式,讓我不需上課便能直接參與急救考試以獲取證書。另外我也發現澳洲的急救沒香港般僵化,哪管包紮的方向錯了,或是沒有選取預設的物料也好,只要能達至急救效果便能合格。

當晚集會過後,已經晚上 10 時。雖然大街燈火通明,橫街卻燈火闌珊。路邊兩旁的家庭早已關燈入睡,使橫街更見陰暗。我忽然想起早上出門前,隔鄰的香港學生告訴我,數個月前曾有一個女留學生裸屍於宿舍附近的垃圾筒……我要於橫街走差不多一公里才能回到宿舍,邊急步走,只我一人看著樹影搖晃。

見不到人,我怕;見到人,我更怕!

隔鄰的香港學生告訴筆者,數個月前曾有一個女留學生裸屍於宿舍附近的垃圾桶。(視覺中國)

為了理想,多害怕也要撐下去。一年間(我往後轉往墨爾本升學),這條「黑路」漸漸變為我每星期的日常。沒有父幹的我,課餘時間沒有享樂。香港的留學生大部份會去戲院看戲、唱卡拉OK、飲茶、喝酒……除了生日的時候去過戲院看戲,於阿德萊德我甚麼也沒試過。我的娛樂便是穿起救傷隊的制服做義工,自以為是的「救急扶危」。但話說回來,這活動使我更融入澳洲人的生活,也使英語改善不少(一個華人也沒有,我只能用英語跟別人溝通)。

除了「外海生活」的經驗,最重要的還是增進了我的救護知識。加入當地救傷隊的首半年內,我學會了為哮喘病人提供俗稱聞氣的藥物治療 (Nebulized Salbutamol)、給痛症病人止痛藥物 (Paracetamol 及 Methoxy-flurane)、給心絞痛病人脷底丸 (Glyceryl TriNitrate)、給低血糖病人血糖針 (IM Glucagon)、給胃痛病人止胃酸藥 (Mylanta)、給蚊叮病人藥膏 (Stingose), 和給過敏病人救命針 (Epi-Pen) 等等。

那時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自己懂得很多。現在回想,實是一個笑話。其實大部份學會的藥物也能於澳洲藥房合法購買,無需醫生處方。願那時的傲氣沒有得罪過任何人……幸而,無知的我最後仍因往後的經歷而成長。

P.S. 執筆之時,想到父母當年為供養自己到海外升學而含辛茹苦而感到十分感激。請讓我借此機會,向爸媽說句:「謝謝!」

 

註:

1. 澳洲資歷架構(Australi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的證書分 4 級。1 為最基本,4 是最高級。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