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不要看民進黨的風光 要看折墮

撰文:曾志豪
出版:更新:

到台灣觀選成了香港人指定旅遊活動,各式各樣關心台灣政情的香港傳媒、政客、學者,共聚一機,赴台觀戰。

 

大吉利是,劫機正當此時,差不多可以癱瘓半個香港。

 

每屆都有香港政客觀戰,但人家台灣都已經變了幾次天,連國會都輪轉了,香港的政局仍是一池死水,每況愈下, 其實我們學台灣,究竟學習了什麼?

 

每屆都有政客到台觀選,但究竟學習了什麼?

 

大環境不是我們能左右,譬如台灣仍能獨立自主的運作,香港只能服膺於一國的統治,夏蟲不可語冰。但是,香港的政黨其實仍能從台灣身上學到生存、適應的方法,如果香港的政黨仍有自省的能力和意願。

 

蔡英文當選女總統,民進黨獨力佔國會過半議席,風光無限,誰還記得8年前民進黨的慘況?

 

民進黨之前的處境,其實和泛民,特別是民主黨非常相似。不同的是,民進黨浴火重生,民主黨繼續沉淪。

 

一切由《英派》說起。這是蔡英文選前出版的「聘書」,回憶了4年前她敗選後,如何東山再起的過程。

 

2013年開始,台灣民間社會風起雲湧,公民社會壯大,各項議題都由民間、而非民進黨這個在野政黨發動。

 

她舉了幾個經典例子,反核、「萬人送仲丘」、反服貿,全部都是民間團體領頭,民進黨只能成為跟從者。

 

蔡英文很形象的記錄了當中的「尷尬」:民進黨的議員只能坐在集會現場,沒有人邀請我們上台發言。

 

特別是反服貿一役,當她們知道學生攻進了立法會,馬上趕赴現場聲援。但問題是,她們的角色是甚麼?她憶述:「進去議場和他們一起坐著,奇怪、尷尬,也不太適當;轉身離去,讓學生們自己奮鬥,在政治倫理與責任上,又完全說不過去。」

 

她們只敢坐在樓梯,度過進退維谷的一夜。

 

蔡英文贏得台灣大選成為下任新總統(美聯社)

從民進黨看香港泛民的困局

 

以上的描述,是否和香港泛民、特別是民主黨近年在香港搞運動的遭遇相似?

 

雨傘運動,泛民政黨既想現身支持學生,但又怕被人指罵「抽水」;如果退居幕後,又會被指摘「離棄學生,大人卸膊」。

 

近年香港的大規模政治活動,例如國教、雨傘運動,都是由民間團體主導,政黨根本失去了號召動員能力。

 

議會勢力分布也是如此。這次台灣大選國會變天,綠多藍少,但之前包括阿扁當總統的8年,民進黨都是議會少數派,用香港的術語:唔夠票。民進黨面臨另一個尷尬:無力制衡政府。以服貿為例,國民黨立委用陰招快速通過服貿的審議,民進黨立委固然媽聲四起,但始乎無力回天,拉倒服貿的還是靠學生街頭抗爭。

 

蔡英文如此總結困境:「如果平和的表決,就像放水;用激烈的行為阻止,民眾又說是做秀。」結果阻礙不了惡法,便是無能;用激烈方式反對,又視作「無理」。

 

這和香港的反對派處於一模一樣的困局。

 

泛民長期弱勢「唔夠票」,行禮如儀舉手反對,便等於放水,所以現時每次審議案,都有民眾要求議員「拉布」;但一旦「拉布」,又有另一批市民罵議員做秀浪費公帑。誰也不知在選票上,究竟是增是減?民主民進黨,可謂同病相憐。

 

當在野黨如此折墮,香港的政黨慣於說「政制畸形、制度不公」,然後,便句號。

 

台灣呢?折墮過後,民進黨做了甚麼?如何適應這個「大民間社會、小政黨領導」的氣候?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