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從政 要學游蕙禎放手一搏

撰文:梁翊婷
出版:更新:
原來研究顯示,女人在評估競賽情況的時候,相較於男人謹慎、小心,傾向考慮更多不利因素,求穩而不求放手一搏,導致參選的意欲比男性低…即是男人傾向忽略了不利因素,對選情過分樂觀,明明「冇機」都要一試,鍾意「 FF 」。
梁翊婷
香港循選舉從政的女士不多,能有膽量挑戰直選,又成功晉身立法會的更少,年輕如游蕙禎有這份膽量,單看這樣我對她是欣賞的。(資料圖片)

游蕙禎、梁頌恆兩個無厘頭搞了場既幼稚又賴皮的宣誓遊戲,給了建制派大好機會反咬幾口,實屬白痴。但假設真讓律政司的司法覆核詭計成功,兩人因而上不了任,做立法會議員,當然一是不尊重選舉結果,於理不合;二是我也會為立法會又少一位女議員感到可惜。

這裏不是想討論「支那」是否辱華、律政司司法覆核立法會主席決定如何破壞「三權分立」的問題,而是一個旺角系少女在香港最高立法機構宣誓就職,我覺得這個場面趣味盎然。香港循選舉從政的女士不多,能有膽量挑戰直選,又成功晉身立法會的更少,年輕如游蕙禎有這份膽量,單看這樣我對她是欣賞的。

香港每 6.5 個男議員 才有一個女議員

游蕙禎出選的九龍西由全女班當選,我常以為香港女議員特多。直至最近無聊下做了個粗略統計,才出乎意料地發現,香港立法會的女性比例,十幾年來長期處於 20% 以下,今屆更只有 17%;而區議會以至選特首的選舉委員會,女性亦同樣只佔 15%。各個議會平均計算,每六個半男士才有一個女士。不是說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地位)的女性愈來愈多的嗎?說好的女權崛起、男女平等呢?

我以為香港女權在從政方面表現落後,但翻查數字,原來世界各國國會由女性擔任的席位比例,平均也不過是 23%。令我更吃驚的是,西方國家如高舉自由平等的美國,國會女性比例竟與香港同樣低。美國有一半人口為女性,但由 1971 年至今,美國國會的女性比例,一直都少於 20%。

西方國家如高舉自由平等的美國,國會女性比例竟與香港同樣低。美國有一半人口為女性,但由 1971 年至今,美國國會的女性比例,一直都少於 20%。圖為曾任美國參議員的總統候選人希拉里。(路透社)

性別歧視以外 女性較男性更謹慎評估賽情

一般坊間對這個現象的解釋離不開「因為社會為女人定型」、「有無形之手阻止女性向上爬」等等。的而且確,女人大有可能在從政的旅途上比男人遇上更多問題,例如社會對女人要兼顧家庭、湊小朋友的要求比男人高,職場上的性別歧視亦屢見不鮮。

《 Top Dog:The Science of Winning and Losing 》封面

但講到政治、選舉,女性候選人的號召力、得票和吸金能力,從來都不輸蝕男候選人,甚至乎不論在香港立法會或區議會,女性勝選的比率都尤勝於男性;若單純地認為香港議會的女性人數少,是緣於性別歧視,也難以解釋為什麼我們上一屆立法會八大黨清一色都由女性掌舵。

碰巧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叫《Top Dog:The Science of Winning and Losing》(中譯《輸贏心理學》),分析了人類在競賽中的心理素質和生理變化如何決定勝負,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為何環觀全球,女性議員的比例都大幅偏低。

原來研究顯示,女人在評估競賽情況的時候,相較於男人謹慎、小心,傾向考慮更多不利因素,求穩而不求放手一搏,導致參選的意欲比男性低。這樣表達可能令一些大男人主義者沾沾自喜,認為男人愛冒險而女人競爭心弱,但其實換轉個講法,即是男人傾向忽略了不利因素,對選情過分樂觀,明明「冇機」都要一試,鍾意「FF」(按:Final Fantasy,解「無限幻想」)。

女人:回報低不會搏

書中作者解釋,女人對於參與回報率低的比賽興趣不大。有研究發現,當勝算少過 20% 時,女性近乎絕跡於選舉。美國國會女性人數少,是因為國會議席由競選連任者勝出的機會幾乎有八、九成,在勝算很微的情況下,願意挑戰的女候選人不多。但當議席因為議員病逝或入獄等原因而沒有人競逐連任,各候選人勝算均等時,願意出選的女性人數就大幅增加。

情況放於香港,同樣明顯。這一屆立法會分區直選中,共有 21 名女性候選人,佔整體分區直選候選人的四分之一。直選的競爭激烈,加上今屆有建制泛民本土三分局面,在混亂之下亦有能成功搶灘的機會,故此有一定數量的女性願意循直選出選;但當去到變數不大、勝算極低、被老一輩建制壟斷的功能組別,女性候選人人數急降至只有 3 人(超區李慧琼、教育界蔡若蓮及法律界文理明),佔所有功能組別候選人的不足 5%。

當去到變數不大、勝算極低、被老一輩建制壟斷的功能組別,女性候選人人數急降至只有 3 人,佔所有功能組別候選人的不足 5%。圖為左起超區李慧琼、教育界蔡若蓮及法律界文理明。(資料圖片)

男人: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男人參與選舉,有時候並不為贏,可能是為挑戰自己,或者了一個心願,也可能想搏一搏,看能不能「冷手執個熱煎堆」,在選舉中突圍而出。大陸朱為了出選立法會欠下 20 萬卡數,在我眼中覺得頗為戇居,但男友人卻認為他「好型、好浪漫」,認為不惜一切做到想做的事會有很強的滿足感。像區諾軒出選批發及零售界,向高難度挑戰,又像朱凱迪由 1% 支持度,一路打到成為票王,有這些大無畏勇氣的都以男性居多。

男人除了愛搏,也愛「FF」。書中作者又講到,某美國大學曾做過調查,訪問大學學生有否考慮過將來出選地方或國家議會,有一半男學生表示有想過,比女學生多出 3 倍。原因之一是女人對自己較嚴苛,對於自己「夠唔夠班」的感受較強烈,男人則容易自我膨脹。

但偏偏搞政治就需要勇氣,幻想可能成為了男人的動力,謹慎則成為了女人的阻力。

有不少人認為女人的好勝心沒有男人強,其實女人長年累月都處於競爭之中:鬥靚、鬥身材好、鬥男朋友、鬥社會地位,又何足為男人道?只望更多有志於投身政治的女將參考游蕙禎、劉小麗,少一份考慮,多一份進取,落力參選,改變男士控制議會的局面。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