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博評】派錢、派糖與稅基

撰文:李兆波
出版:更新:
不少人對香港簡單的稅制引以為傲,但現在是全球化的年代,我不是要說把香港的稅制複雜化,而是這個稅制用了數十年,是時候作一個檢討,否則有某些人囤積大量的資產如住宅,不用作什麼便可以收取租金過世,帶來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絕非社會之福。
李兆波
派錢還是派糖好?(視覺中國)

上周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沒有派錢,只有派糖。派糖的部分約350億元,包括了退稅、寬免差餉、綜緩雙糧等,以上一次合資格拿6,000元的人口計,把350億元分發,每人可以得6,000元,若加上恆常在香港居住的,每人可望拿多一點。

究竟派錢好定派糖好?視乎有多少的彈藥。老實說,雖然香港的財政儲備有9,000多億的歷史新高,原來在財政預算案附錄A 的第19段中,提及法定退休金承擔額現值達8,747億,而單計未來10年法定退休金承擔額現值也有4,500億元,由此看來,那財政儲備又不是那麼強。

在預算案發表的當天下午起,我出席了有線電視的訪問,也在晚上於會計師公會稅務專項學會舉辦的預算案論壇,我與的士司機交談,他們比較喜歡派錢,可以自由運用,否則會有不公平的情況,如沒有住宅物業的便得不到差餉寬免,沒有交稅的便沒有退稅。

財政司長可以在派發現金之餘,多一個選擇給市民,當然不是派入強積金戶口,而是讓市民選擇收取6,000元或是ibond 0.6手,這不足1手的細節可以商討,但收取ibond等如每年多取約3%,即180元,3年便有540元,這可以讓市民考慮現時拿錢去花,還是多等一會。收錢的可能會即時花掉,因為有些人想花錢,或有些人真的有需要,投資的可以多拿一點,更重要的是認識債券是什麼。

想年年派錢,必須年年有盈餘,而且那帶來盈餘的收入來源也要穩定,偏偏香港最弱的就是稅基,單是賣地收入、利得稅及印花稅,已佔了政府總收入超過一半。經濟不景時,收入便大減。香港的GDP與以色列、新加坡等差不多,以色列政府的主要收入來自銷售稅(39%)及個人入息稅(19%),而新加坡則以利得稅 (22%)、 銷售稅 (16%)及入息稅 (14%)三分。

很多人對銷售稅感到反感,以為是打劫窮人,如果有關的稅率是3%,政府可以在補助方面增加3%,以現時的零售業銷貨額來計算,3%的稅率帶來約100億的收入,加上餐飲業的部分,總數約160億元,一塊地王的價值也可以收回,可惜香港不是年年也可以有地王出售。

不少人對香港簡單的稅制引以為傲,但現在是全球化的年代,我不是要說把香港的稅制複雜化,而是這個稅制用了數十年,是時候作一個檢討,否則有某些人囤積大量的資產如住宅,不用作什麼便可以收取租金過世,帶來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絕非社會之福。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