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Old】Let go,很難,但要捱過去

撰文:蔡東豪
出版:更新:

從人生一個階段走進另一階段,象徵着的通常是關於事業轉變,例如我,結束一份做了十年的工作,同時暫別三十年的工作生涯。
這個結束可能是短暫,也可能是長久,無論如何,是個轉變。這個轉變可能是突發,也可能是經過事前準備,可是有些事情難以預演,發生時照樣手忙腳亂。

Let go 是放棄已知的身分和熟悉的環境,走向模糊的身分和陌生的環境。(作者FB專頁)

事前我們當然聽過很多恐怖故事,例如離職後某人本以為可以休息一下,點知大病一場,或某人為了令自己像以前那般忙,報讀三個課程,壓力大過以前。聽幾多别人的故事,原來無用,因為我們總覺得自己的情況跟別人不同。我們認為自己很清楚在做什麼,天下傻瓜是一個模樣。

工作不僅代表佔據朝九晚七的活動,它代表城市人的身分。新朋友見面,交換咭片,咭片最重要資訊是在哪裏工作。我們的身分源自工作,社會習俗告訴我們,工作可解釋我們是誰。失去工作,不管是自願或非自願,我們失去了身分。

最不安是失去生活條理

我的轉變不完全是突然,引發點事前沒預計,但之後計劃離去,有幾個月時間。這幾個月好像沒做過什麼實質準備工作,因為一早打算暫時什麼也不做,當時我覺得最重要是處理自己的情緒。這段時間,其實直至現在,我在思考兩個英文字的意義:Let go,因為我知道這兩個字將會主宰我的情緒起伏。我認為大概了解這兩個字的解釋,同時警惕自己這兩個字非常深奧,內藏玄機。

Let go 是「釋放+放手+放棄+灑脫」,放棄已知的身分和熟悉的環境,走向模糊的身分和陌生的環境。過程中,驚,是必然的。表面上我們扮沒事,一切接受,內裏出現一種不常遇到的不舒服感覺,是空洞——冇底、冇計、冇料。我們知道將會失去一些東西,最令人不安,是失去生活中的條理性。

在戰日子,朝九晚七不需要多想,每日日程有一個框架。框架內容可能是沉悶,但框架給人踏實的感覺。拿走朝九晚七,等於拿走一個可依賴的框架。生活結構一下子崩潰,特別是對於我這種所謂紀律人,條理是穩着我們的重心,失去條理等於失去重心。

以前成日都聽人講 《Game of Thrones》,得個聽字,Let go之後我創下一口氣看五季劇集的壯舉,乜仇都報晒。(Game of Thrones劇照)

其實我們早知會墮進失去條理的空間,很多人甚至覺得這就是Let go的一項優惠,終於可任性做一些以前不可以做的事情,例如「浪費」時間。我當然不甘後人,以前成日都聽人講 《Game of Thrones》,得個聽字,Let go之後我創下一口氣看五季劇集的壯舉,乜仇都報晒。這幾年英美電視劇製作水平,超越荷里活電影,我決心成為見證。最初我們不感內疚,認為這是自己應得的,任性的感覺是一種不說出口的喜悅。

人生由一個階段走向另一個階段,多數不是無縫接軌,經過波折屬正常,能否安然過渡,視乎我們能否為自己的身分轉變編寫一個故事,換句話說,Let go 得好。這個故事由自己寫,第一個聆聽者是自己,我在做什麼,點解這樣做,之後將會怎樣,便是這故事的主軸。故事是重要的,因為故事是我們熟習認識世界的方式。故事有頭有尾、有新主意、有高潮、冇悶位,最重要是我們選擇相信有條理的故事。當自己相信了故事,我們把故事說給其他人,重覆中不斷修改,加強條理性。

不只「說」,我們是「活」故事,這故事怎發展下去,我們是主導者。用了差不多兩年時間,累積真實材料,學習一流美英電視劇的說故事方式,我繼續把我的故事轉化為文字,在這裏和各位切磋。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