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語文定對錯?由麥當勞與牛津大詞典講起

撰文:麥嘉隆
出版:更新:

【上回講到:雙學三子判囚——令人嚇破膽的英文判詞】

不久前法院發表重奪公民廣場案的英文判詞,引發不少文章討論譯文的對錯和好壞,看到不少高手的意見,筆者獲益良多。

討論引發出一個有趣的問題,誰人有資格為語文定對錯?詞典?但誰又為詞典定對錯呢?

十多年前,跨國快餐企業麥當勞 (McDonald’s) 在英、美發起一場大型公關活動向牛津詞典施壓,要求出版社將「McJob」(麥當勞式工作) 的定義由「低薪和欠缺晉升機會的工作」改為 「富有挑戰性、報酬優厚,能給予員工真正晉升機會和終生受用技巧的工作。」想控制以「Mc」開始的英文字是麥當勞的一貫做法,1988年有一家公司想註冊 McSleep 為一所大眾化旅館的品牌,被麥當奴告上法庭,法官同意商標以「Mc」開頭有影射麥當勞之嫌,判旅館敗訴。

麥當勞雖然財雄勢大,修改「McJob」解釋一役以失敗告終,原因是他們不了解現代詞典的編寫手則。十八世紀及以前,詞典是由專家編寫的,字詞的解釋由專家欽定,當中少不免帶有個人色彩甚或徧見,以1755年出版由 Samuel Johnson 編寫、極具權威的 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為例,Johnson認為屎、尿、屁 (turd, piss, fart) 等粗俗字詞不堪入目,所以不能放進詞典;解譯 Oats一字時,他更帶語帶歧視的寫: 一種英國人飼養馬匹的穀物,卻是蘇格蘭人的食糧(古時細草「s」寫成看似「f」)。

1857年,三位英國學者認為當時的詞典無論在修詞量或編寫方法都有欠完善,於是開展新計劃希望用十年時間,收集全世界英語地區使用英文的原始資料,並盡量追尋每一個生字的起源和歷代變化,編寫成更具權威性的詞典。

在沒有電腦和互聯網的年代,要全球收集英語的使用方法和例句,工程之浩大實在難以想像。結果,項目經歷三位總編輯,前後用了71年才完成,其成果就是1928年出版共10冊的牛津大詞典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自此,編寫詞典不再由幾個人一錘定音,要以語料庫 (corpus - 收集語言真實應用的資料庫) 作基礎,然後由專家分析、編纂、篩選,按字詞在不同地區和媒體出現的次數和廣泛程度決定是否收錄入詞典。

以“McJob” 為例,這是1986年開始出現的新字,1991年因為在暢銷書 Generation X 出現而廣泛流傳,並且歷久不衰,最後在2001年被牛津大詞典收錄 (OED, 並非普及但收詞量較少的 Learner’s Dictionary)。 

麥當勞在英國、愛爾蘭先試行用紙飲管代替塑膠飲管。(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今天隨著資訊科技發達,很多英語語料庫都免費供人使用,例如 British National Corpus,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NOW Corpus (News on the Web) 等。 讀者下次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英文字詞,你也可以像詞典編輯一樣,上語料庫看看世界各地的英語國家,有沒有人用相同的字詞發表文章, 也可以猜猜unhealthy wind能否 blow到繼 kung fu 之後被收錄進牛津大詞典——執筆之時,NOW Corpus 顯示前者有3次被語料庫記錄,來源都是有關重奪公民廣場案件的報導,kung fu則有5,180次在各球不同媒體出現。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