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博評】綾瀨遙擔綱改編日劇 石黑一雄反思人性

撰文:杜娜
出版:更新:

當我在廚房忙到一頭煙,老大忽然衝入嚟:

阿媽,得咗啦!

得咗?

諾貝爾文學獎呀!

哈,阿仔你真係睇得起你老媽子,文學?

今年得主石黑一雄係《別讓我走》嘅原著作者呀,你記唔記得呀?我哋上年睇嗰套日劇呢,講啲小朋友係專門養嚟等佢哋大個之後供應器官畀人移植嗰套日劇呀。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路透社)

上年有段時間,好久都沒有找到可以煲的心水劇目。向來嫌聽不懂劇中人物在嘰呢咕嚕什麼而堅拒看日韓劇的老大終於投降,在老二以「非常有深度地反思人之所以為人」為簡介吸引下,兩兄弟罕有地一齊煲劇。但我懷疑老二只是為了可以用客廳的大電視睇兩位美女主角——綾瀨遙和水川麻美而隨口嗡。

(作者按:以下嚴重劇透)

《別讓我走》(わたしを離さないで)的故事講述恭子、友彥與美和三名從小一起在「陽光學苑」長大的學生,如所有孩子一樣,快快樂樂地成長。但是學校課本中沒有家庭這概念,好讓他們不會問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哪;沒有音樂課,因為音樂會引起對抗心態;體育課也得適可而止,因為體能太好、太敏捷容易惹麻煩。他們只能畫畫,因為那是唯一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又不會惹麻煩的方式。

等到孩子們四年級,校長會在早會上向他們宣告:

你們是為他人奉獻,帶來希望的天使。

用這種方式揭開殘酷的真相,原來他們生下來就是為了有朝一日捐出自己的器官。

瑞典皇家學院認為石黑一雄「在其充滿巨大情感驅力的小說中,找到現實世界與虛幻深淵的連結」。OK,這堆中文字我都明白,但不知道瑞典皇家學院想說什麼。唯一我可以從《別讓我走》中感受到的,是每個角色在長大後,那種時刻都想爆炸的情緒。恭子、友彥與美和的感情瓜葛、美和從小對恭子的友誼和競爭心態,這些情誼其實與現實世界中的常人無異,令人有一種「這可能真的正在世界上某個角落發生」的錯覺。

(《別讓我走》電視劇照)
+2

當兩位少爺的視綫主要落在美女身上時,我則特別喜歡演孩提時代恭子的小演員鈴木梨央。由於劇集的時間線跳來跳去,稍有失誤就會讓人覺得上一幕的孩子跟下一幕成年人沒有關係。但拍攝時只有約十歲的小梨央,在劇中演一個從小就很有自覺、很和善的女生,她的一顰一笑,有孩子的天真,同時有長大後的恭子的影子。

故事中一個最叫人倒抽一口氣的伏筆,是當所有人都以為被稱為「提供者」或「克隆人」的三位主角已經夠慘時,原來「陽光學苑」的學生已經是「克隆人」中的特權階級——可以至成年才捐器官、可以讀書識字。但也正因為有了思想,有了喜歡和想一起生活下去的人,在命運面前才更顯得無力。恭子、友彥與美和的童年愈快樂,擁有的想法和夢想愈多,卻只會更添他們的痛苦。

劇集到了後期,我已有點不想看下去。不是因為不好看,而是因為太心痛。大概這就是石黑一雄的故事中那份強烈的情感,從角色跑到我身上吧?

尤其主角們的設定是大約二十歲,向來喜歡拿劇集內容問兒子們假設性問題的我,也因為不知如何回應他們誠實的回答,而把心中的疑問吞回肚子:你情願做實習小屋中那些人,接受現實等死,抑或像三人主角般有自己的想法,卻又無力掙脫命運?甚至情願自己是恭子的好友真實,力抗對抗不公義,直至死亡?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