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香港樂壇未死,只在乎多少樂迷願意放下成見和偏執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風起了

話說謝霆鋒再踏舞台,客串演出,又引起了一番哄動。

近年許多歌手復出演唱,坊間普遍流行一種說法,香港樂壇已死,要花錢睇show聽歌,不如看上一代歌手的演出更值回票價,然後就算昔日只是二三線的歌手,開個唱也都反應熱烈,叫好叫座。你以為是有需求便有供應麼?筆者卻認為剛剛相反。

稍有Marketing常識的人都聽過,刺激慾望,創造需求,才是最上乘的營銷策略,而目下娛樂事業最成功的搵錢點子,就是創造懷舊的需求。

話說謝霆鋒再踏舞台,客串演出,又引起了一番哄動。(資料圖片)

說來奇怪,人性是貪新忘舊的同時,又總是依戀過去,拒絕接受新事物,覺得昔日的比今日好。潮流興懷舊,既然大眾不接受新面孔,娛圈生意佬唯有順應民意順水推舟,番叮舊人,找來一個又一個上一代的歌手復出開show,重新包裝隆重登場,說穿了,其實就是大茶飯。

自從網絡可以合法非法下載歌曲後,銷售唱片早已賺不了樂迷銀両,歌手現場演繹才最值錢,加上昔日追星儲錢買CD的𡃁仔𡃁妹今日已長大成人,事業有成,當下就成了市場上消費力最強的一群,他們付得起錢每周看一場演唱會,娛樂業的投資者當然會以他們做目標大撈一筆。

本來有買有賣並非罪過,抬高舊人的身價吸引觀眾買票入場亦無可厚非,但大眾總是盲從附和,更有意無意地貶低新世代音樂人的價值,振振有詞地說一蟹不如一蟹,新晉歌手唱歌難聽,什麼識發音便能當歌手,歌詞不知所云,作曲編曲垃圾等,即使偶有出色的新人,仍會認為不及一眾樂壇前輩般壓台。

其實批評年輕新晉歌手音樂人,並不會凸顯你個人品味,反而會令你更老氣橫秋,老seafood味更濃。

說來奇怪,人性是貪新忘舊的同時,又總是依戀過去,拒絕接受新事物,覺得昔日的比今日好。(資料圖片)

藝術與商業從來都是雙生兒,唇齒相依,就如名畫收藏,不是沒有出色的當代畫家,也不乏有質素的當代名畫,只是遺作更有市場潛力,如果貶低當代的創作,可以抬高遺作的價值,名畫買賣商人絕對義不容辭。

名畫市場如是,音樂市場亦如是,樂迷無須對新一代歌手嗤之以鼻之餘,亦不用盲目吹捧上一代歌星明星的偉大。

筆者不是說那些樂壇前輩沒有實力,只是覺得過份吹捧上一代歌手的價值,其實無形中忽視了新人的貢獻和付出,亦變相收窄了他們的生存空間,君不見紅館仍由八九十年代的歌星雄霸著天下麼?

今日沒有新人,明日就沒有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到2046年也就沒有殿堂級歌手了。細心聽聽新晉音樂人的創作,給他們一個機會,也是給自己耳朵多一點選擇,樂壇未死,只在乎多少樂迷願意放下成見和偏執了。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