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當這地球沒有貓 才發現存在的意義比海還深

撰文:雷澤緯
出版:更新:
生活和生存的意義,對生死和存在的思考,在後 311 的日本電影作品中,無處不在。在日本,人口持續老化和銀髮族的比例不斷上升,亦令到愈來愈多的作品,重新去尋找活着和老去的定義和意義。
雷澤緯
生活和生存的意義,對生死和存在的思考,在後 311 的日本電影作品中,無處不在。(《當這地球沒有貓》電影劇照)

或許,想像中的人生和現實中的自己,距離愈遠,人,就愈不能活在當下。

過去一個月,先後看了《比海還深》和《當這地球沒有貓》兩部日本電影。風格、演員、目標觀眾有所不同,然而兩部電影的男主角,其實都在尋找、認證、探究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如果地球沒有貓 什麼是自己存在過的證據

《當這地球沒有貓》的男主角,發現了腦有腫瘤後,生命旋即進入倒數階段。心魔以自己的樣貌現身,提出「等價交換」的條件——只要他願意讓世界上一樣東西消失,魔鬼就可以讓他多活一天。

男主角的旁白一直訴說自己的恐懼,他害怕離開世界的那一天,沒有一個人會為他而感傷,而世界仍然可以繼續運轉下去。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影響世界的大事。存在的證據是什麼?就在世上的某種東西消失後,他才重新發現。

日復一日,他答應了魔鬼讓電話、電影、時鐘……逐一消失,這些看似平凡的身外物,卻記載了他和前女友、父母和好友的情感回憶。假若有些東西從未出現過,連繫而來的情感回憶也會像蝴蝶效應般消失。

假若有些東西從未出現過,連繫而來的情感回憶也會像蝴蝶效應般消失。(《當這地球沒有貓》電影劇照)

男主角最後會不會讓戲中的點題主角「貓」消失,就留待觀眾發掘。這部奇幻文藝片,克制而冷靜地引領着觀眾踏上男主角大限前的旅程。他或許以為自己微不足道,從未曾真正的存在過。然而,存在從來都是見於當下之中:最微小的回憶、人跟人之間最基本的善良、最簡單的付出,都是最後存在過的證據。它的狀態或許虛無,在別人的回憶之中,卻是最活生生的存在。

「活在當下」的精神,佈滿於劇情的不同角落。到最後,一個人有多滿意自己的人生,生活中的過程有多少快樂,又有多少遺憾,還得看你能不能看到那一早已擁有的存在,還是仍在拼命的追趕某一種想像,又或是眷戀某一種過去。

為更上一層樓 願意放棄比海還深的感情嗎?

《比海還深》的男主角良多在戲中有着「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理想中的大人」的感慨。身為作家的他,第一本寫的書就拿獎,包括他在內的許多人,都把他看成是明日之星。偏偏,他再也寫不出一部更上一層樓的作品。成功來得太快,是幸運也是詛咒。成功不能複製,光環不會常在,萬千寵愛在一身,反而成為了他最大的金剛圈。他再看不到除了成為名作家外,生活的其他成功可能性。

《比海還深》的男主角良多在戲中有着「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理想中的大人」的感慨。(《比海還深》電影劇照)

一直追着成功的唯一標準,愈追不到,對自己就愈失望,然後,他原來已擁有的愛,卻在不知不覺間消失。太太等不了一個不能長大的男人,選擇跟兒子重建屬於他們的現在,向前走下去。良多在風暴前開始意識到,正是因為追逐着一個想像,才讓他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覺悟,或許來得太遲,但他還是可以從這遲來的一課中,用新的方法活着。

良多在風暴前開始意識到,正是因為追逐着一個想像,才讓他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比海還深》電影劇照)

今年年初上映的《甜味人間》和《嫲煩家族》,某程度上都是一種「生有限,活無限」的存在意義之探索。生活和生存的意義,對生死和存在的思考,在後 311 的日本電影作品中,無處不在。在日本,人口持續老化和銀髮族的比例不斷上升,亦令到愈來愈多的作品,重新去尋找活着和老去的定義和意義。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