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夫人國際親子台】學前性教育:行為有界線 身體也有界線

撰文:Hello Bonnie
出版:更新:

每天放工回家後,雪雪也會膩著我,有時愛用小手拉著我的衫袖,有時會把小蛋臉哄近我。作為雪媽,我當然非常受落。不過,漸漸我發現,這些親暱的舉動並不止於對我。她不但會拉著爸爸的衫腳、菲姐姐的「袖袖」;甚至學校負責點心的工友阿姨也是對象。她不但愛仔細觀察我的臉、貼近地上看爬行的螞蟻,更會把頭伸到同學仔的面前、在少於10mm的距離指向他/她的眼耳口鼻。雖然雪雪以上的舉動,都只是希望示好,不過,不一定每個人也會受落,其他小朋友也許會被她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得不知所措。畢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有適當的距離。這些界線,其實愈早說明對孩子成長也是好的。

早前在本欄談過「性教育」由小孩子開始,其實讓孩子知道身體的界線,本來就是「性教育」第一步。家長們不多從小開始說起,大概是覺得:

1)孩子應該未到能夠明白的歲數

2)加上與孩子談性本來就是一件令人尷尬的事,根本不知從何入手

3)最怕孩子一知半解後,過份早熟,然後自己參與實驗

還是那一句,「願意信任孩子,才是一切可能的開端」。更何況,最直接知道孩子是否明白的方法,難道不是嘗試談嗎?踏入青春期的孩子固然須要進行性情教育,但不要忘記不少報告也指出,還在幼兒階段的子女,遠較已屆青少年時期的子女樂意聆聽父母談論性教育相關的課題,這亦是從小開始講「性」談「情」的重要原因。

小至幼稚園低班(甚至Nursary),小孩子已懂得分別男女,在這時期的小朋友,我們可以先教會他們身體不同部份的名稱,除了眼耳口鼻,也可學會頭頸手腳、甚至胸口臀部,然後再進一步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可以接受和不可接受的接觸(Pleasant Touch VS Unpleasent Touch)。例如:用咀咀親親爸媽是可以的,但不是親誰都可以。擁抱家人是應該鼓勵的,但對陌生人則絕對不是。我們甚至可以跟孩子進行Role Play練習,讓他知道什麼人可以接觸/看見/談論他們身體的什麼部位,以及當出現不可接受的情況,應如何Say No。以上的課題,正是荷蘭幼稚園推行的Relax(即Relationship and Sexuality)課程內容。

再大一點的小孩(K2以上),已開始明白規距及界線是如何在團體中運作,我們就可以進一步跟他們談他們是如何來到世上的,以及各種人與人相處的社會規範,讓他們懂得分別親人、友人、陌生人的概念,界定Circle of Love,以及與他們相處時的應有親密程度與距離。有些較傳統的做法就會叫小孩子跟家長先商量好,舉出誰是可以接觸孩子身體的人,以自己為例,簡單來說就是我可以從小跟雪雪說明:「有誰可以替雪雪換衫」,好讓她知道除了我們已告訴她的人以外,若有其他人有此行動或要求,是絕對不可以接受的,這是從小開始已經可以進行的重要教育。

在荷蘭,有些學前教育班更會在孩子升上小學前,談及兩性分別時,主動替孩子掃除一些不正確的固有概念,包括女孩子一定愛玩煮飯仔、必須要穿粉紅和紅色、做的工作只會是收銀員、店員、老師與護士。直到小學開始,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形像,的確是一大課題,換個角度看,這是以一種非常正面的方法,去鼓勵孩子正視性情教育,尊重自己及他人身體的思想方式。

最後,我想特別提及一個幼兒階段的特徵,因孩子還是在自我中心(egocentrism)的發展階段,一方面未有分享的概念,同時亦視一切身邊所發生的事,為因他自己而起。因此,若幼童不幸遇上被侵犯事件,很多時候孩子會傾向於責怪自己,並且羞於啟齒,致令不少侵犯案例良久也未被停止。以往香港的「多多與寶寶龍」,似乎沒有正中要害,讓孩子明白侵犯是什麼一回事。若我們從小就讓孩子知道,世上有些壞人會破壞應有的界線,而這並不是孩子的錯。減低孩子落在痛苦的自責,而父母卻被蒙在鼓裡的機會,早一點談性,也許算得上是給孩子的一個重要安全網。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