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來稿】貼紙、印仔儲到厭?我讓囝囝儲「寶石」換獎勵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JJ媽咪

「打工仔」要有「動機」(motivation),孩子亦然。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大衛麥克利蘭(David McClelland)提出的「成就需要理論」(need for achievement)在幼兒教育上也大派用場。如何激勵(motivate)孩子,讓他們明白「學習認真、品格良好」的需要(need),並以此作為持續追求(achieve)的目標呢?及時和適當的獎勵方式是最佳的驅動力。

不少家長都喜歡給孩子一本「存摺」,孩子每做一件「好」事,就可以得到一個貼紙或「印仔」,儲夠一定數量就可以得到獎勵。這個方法確實不錯!它應用了「延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理論,就是要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不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成功需要苦幹,也要犧牲,從而學懂等待、學會珍惜。

或許現時學校太經常以貼紙或「印仔」作獎勵,筆者兩個仔對這類獎勵都不大感興趣。於是筆者給兩個仔每人一個膠瓶,每做一件「好」事,就可獲贈一顆「寶石」。一般孩子都喜歡觸摸的感覺,「寶石」的好處就是可撿、可摸、可把玩、可欣賞。

所謂「寶石」其實是用來「穿珠仔」的材料,可從深水埗汝州街一帶買到,10-20元就可以買到一大袋,價廉物美,七彩繽紛,琳瑯滿目!(作者提供圖片)

初期筆者要求孩子要儲 100 顆「寶石」才有禮物,所謂「好」事包括做家務、乘車時讓座、兄弟之間相處懂得禮讓和安慰對方、默測考有理想成績等。結果,孩子要儲很久才有禮物,他們漸漸地失去了興趣,動機大減。

於是筆者作出調整,孩子只要儲 80 顆「寶石」就可以有禮物,同時把「好」事的門檻降低,每天完成功課、用心溫習等也可獲得「寶石」,結果孩子興趣和動機又回來了。因此,獎勵必須及時,或是不要過分延遲。

除了「寶石」,我還會使用貝殼(每次去海灘都拾一些,不費分文,卻能吸引孩子,何樂而不為!)以及手摺的幸運星。循環使用,孩子就不會生厭。(作者提供圖片)

儲 100 顆「寶石」畢竟需時,因此平時必須輔以口頭讚賞。「叻仔!」、「嘩,做得好好喎!」、「Good!」、「Well done!」這類「行貨式」的讚賞,誰不懂說?有效的讚賞必須具體,並應着重過程多於結果。例如:

嘩,你今日啲字寫得好好喎,進步左好多!媽媽好欣賞你雖然不喜歡寫字,但你依然每天努力地練習,認真地寫好每一筆、每一劃,繼續加油啊!媽媽支持你!

孩子努力成功,如何獎勵好呢?孩子當然最愛玩具吧!很多人都說不要經常送玩具,免得孩子變得崇尚物質主義,而且玩具玩久了又會生厭。有人認為食物最實際,一杯麥記雪糕也相當不錯吧!可惜筆者兩個仔自小都不愛吃,食物對他來說是「零吸引」。又有人建議帶孩子去主題樂園玩過痛快,甚或外遊一趟。這些獎勵對筆者這個沒收入的家庭主婦來說未免太奢侈了,自大仔出生以來,筆者一家從沒擁有過任何一個主題樂園的全年通行證,在現今社會可能已成了「稀有動物」!

有一次教會一位姊妹告訴筆者,她有兩個已大學畢業的兒子,當他們年幼時,她會帶他們乘巴士以示獎勵。當今這個年代的男孩子大多非常喜歡玩具車,筆者兩個仔也不例外,他們是火車的 superfans,他們長大後的志願是當一個「出色的港鐵司機」!(註:「出色」兩個字係佢地阿媽強行加上去的)!

有一次筆者兩個仔考完試,筆者就帶他們去乘搭南港島線列車,港鐵對他們來說應該是毫無新鮮感吧!不然,南港島線列車是無人駕駛的,一般列車首尾是密封的,但南港島線列車首尾兩端均有窗,讓他們一邊看風景,一邊想像自己成了司機,他們都高興極了!列車去到海怡半島站,筆者和兩個仔就下車步行往屋苑的兒童遊樂場玩過痛快,再吃一點自備的小食,然後走到海濱長廊曬太陽、看船和看風景,就是這樣度過了一個既愉快又滿足的下午。除了港鐵,大家還可帶孩子乘電車、小輪、輕鐵等,到站後找些孩子喜歡又有益身心的節目,快樂就是這樣簡單!大家不妨試試。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