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夫人國際親子台】這樣說故事 可讓孩子跟書結成一輩子的朋友

撰文:Hello Bonnie
出版:更新:

平日放工回家都已經7時多(當然OT另計),很多時也得在15分鐘內匆匆吃過晚飯,然後把握時間,埋首跟雪雪和雪糕來點親子時間。常跟同事笑說,晚上7時至10時是全日最忙的數小時,作為在職媽媽,自然很想在放工後,盡力彌補白天沒跟孩子相處的時間。

與雪雪的其中一個指定節目,當然是睡前小故事。孩子的小腦袋很有趣,即使你已經連續10日,邊講邊看同一個故事,她也依然聽得樂此不疲。有時連我自己也覺得有點納悶,她還是繼績表現得興致勃勃。

因為她的用心,激發我想更好的與她看書說故事,於是上週參加了一個有關親子閱讀的講座,想在本欄分享其中幾點,希望大家也可以好好享受甜蜜的親子時間。

與雪雪的其中一個指定節目,當然是睡前小故事。(視覺中國)

1. 放下預設期望

與孩子看書時,我們不自覺會加入了預設的期望,這些期望其實絕不怪獸;但的確,很多時也是不必要的框框。幼兒反轉書本來看,要出手糾正嗎?不順序地揭頁看書,可接受這種閱讀方法嗎?只顧用手觸摸書籍,這樣是不專心看書嗎?其實,這些全都是正常不過的小孩子「閱讀」模式,也是他們成長必經的一部分。

又例如,打開書本講故事後,我們經常覺得一定要講完這故事為止。但其實有沒有說完這故事,對孩子的學習過程真的有重要影響嗎?孩子的理解力會因此而受阻嗎?觀察力有因而被削弱了嗎?還是只因我們覺得沒有講完整個故事,就代表我們沒有「完成」這個 Task?

凡此種種預設期望,也許只加重了我們對自己及孩子的要求,卻沒有加強了他們對閱讀的喜愛和投入。

反轉書本來看、不順序地揭頁看書……這些全都是正常不過的小孩子「閱讀」模式,也是他們成長必經的一部分。(Hello Bonnie 國際親子台Facebook Page 圖片)

2. 全情全程投入

當我們每次說故事時,是雀躍興奮地演繹,還是例行公事式演講?前者的話,你會獲得忠實觀眾一名;後者呢,你會總算完成了一項工作。孩子的感覺敏銳,他們善於接收說話以外的訊息,投入不投入,逃不過孩子雙眼。與愛吃的雪雪看 Eric Carle的「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好餓的毛毛蟲》) 時,我們會代入為小毛蟲,一起興奮地分享每日生果。當說到星期六,毛毛蟲會吃朱古力蛋糕、雪糕、芝士、紅腸等美食時,我們都像置身其中般,「嘩,有好多嘢食呀!」,反應浮誇嗎?的確是有點,但從此以後,她認得每種食物的名稱,以及明白飲食過量後的結果。 

與愛吃的雪雪看 Eric Carle的「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好餓的毛毛蟲》) 時,我們會代入為小毛蟲,一起興奮地分享每日生果。(作者提供圖片)

上週跟她看Nick Sharratt的「Shark in the Park」(《公園有鯊魚》)時,繪影繪聲地自製望遠鏡扮Timothy,演繹發現鯊魚鰭時的驚慌,再一起感受當發現不是真鯊魚後的驚喜。就這樣, Shark in the Park成為了雪雪近來的指定讀物,無論在家中或出街時,都要帶著這本書,書不離手,是因為她要帶著望自己的遠鏡去尋找她的鯊魚,而公園已變成無邊際的想像。

無論在家中或出街時,都要帶著這本書,書不離手,是因為她要帶著望自己的遠鏡去尋找她的鯊魚。(作者提供圖片)

3. 從配樂、扮演到創造

讓孩子愛上閱讀故事,最簡單直接就是要讓他們覺得閱讀有趣。至少有三種簡單方法可供參考,第一是「配樂」,加入音樂元素或用歌聲唱出來故事,Frozen的Let it go 是一例,像雪雪這年齡的幼兒,只是一本「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已經可以唱勻9種動物再上老師和小朋友,一首歌一本書,孩子已認識了10種不同生物的名稱。第二是「角色扮演(Role Play)」,上文也提供了一些演繹例子,也許是個人感情投射,雪雪對有媽媽和BB角色的故事特別喜愛。透過Role Play,讓他人的故事,成為了孩子自己的故事。第三是「延伸故事」,我們可以先預備一個故事箱,內有不同道具,方便孩子隨時加入新元素進行創作演繹,以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孩子自行把故事發展下去,把孩子由聽故事者,慢慢過渡成為說故事者,由孩子創造故事,這樣超越閱讀的閱讀,會讓孩子跟書結成一輩子的朋友。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