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劫婦女的福利和勞工政策

撰文:碧樺依
出版:更新:
政府一方面說如何重視婦女作為照顧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卻不承認她們照顧家庭所付出的勞動力,將婦女拒諸退休保障門外…缺乏全民退休保障已產生嚴重的制度歧視,令兩性於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間的選擇權形同虛設。
碧樺依
陳焯煇攝

香港人口老化的討論並不是新鮮事。數年前,政府已就人口老化的趨勢進行研究,逐步提出策略。然而,整個討論只着重如何增加勞動力,忽略對性別平權的分析;關注點只在釋放婦女勞動力,這不僅跟現今推崇兩性於工作和家庭生活需具選擇權的國際大勢背道而馳,更令本港多年來為爭取兩性平權、打破性別定型而付出的努力遭受倒退。

 

對人口老化最大的關注,莫過於勞動人口減少。去年1月發表的人口政策報告顯示,至2041年時,勞動人口撫養長者的比率,將由現時平均4.7對1,降至1.8對1。有鑒於此,報告建議「鼓勵更多婦女加入勞動市場之同時,亦肯定婦女對家庭的貢獻」,並提出「加強幼兒照顧服務,協助婦女同時兼顧家庭及工作的需要」,及「支援有意生育的年輕夫婦」。有關建議獲去年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同時採納,提出「鼓勵僱主提供較受婦女歡迎的兼職空缺,促進婦女就業」和「投放一億三千萬元加強託兒服務,支援婦女兼顧家庭和工作」等主張。

 

儘管上述措施旨在提升婦女就業,卻藏著很強烈「男主外、女主內」的兩性概念,字裡行間,深化了性別定型。與此同時,去年正式實施的男性僱員侍產假,只限三天,遠低於世界多國規定,這顯示政府同時忽略男士享受家庭生活的重要,是完全沒有把兩性平權的發展概念納入施政考慮。

 

聯合國早於2010年發表政策,以提升兩性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達致多方平等的生活質素。歐盟去年更推出諮詢,研究重新釐訂政策,以推動家庭友善工作環境,確保兩性的生活選擇權皆得保障。不過,要確保市民能於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間作選擇,當須先確保他們享有基本生活保障,香港政府在這方面對婦女的保障,確是乏善足陳,結果只深化了對婦女的歧視。從婦女的就業數字,就可說明。

 

根據政府統計數字,相比男性,更多女性從事低層次和兼職工作,如文職和非技術工作。以收入計,2014年,本地女性月入中位數為港幣 11,000 元,遠較男性月入 15,000 元為低;其中從事月入少於6000元兼職工作的女性,高達16萬人,較男性多出一倍;另外,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女性有近157萬人,男性只為90萬。

 

因為低工資與不穩定的工作環境,令婦女較容易面臨失業,並更需要社會福利的支援。同時,由於現時的退休保障制度,只看重工作的必要性,往往令婦女的晚年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一方面說如何重視婦女作為照顧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卻不承認她們照顧家庭所付出的勞動力,將婦女拒諸退休保障門外,令年長婦女進一步成為社會福利的依賴者。

 

缺乏全民退休保障已產生嚴重的制度歧視,令兩性於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間的選擇權形同虛設。觀乎政府目前對全民退休保障態度如此強硬,我當然不會期望星期三宣讀的施政報告,作180度改變。不過,政府應最少盡快落實性别主流化,規定所有政策需通過性別平等檢視,以確保不會導致制度歧視。政府同時應更關顧低收入家庭的社區,確保盡快提供到足的夠託兒和課後託管服務。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