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本地年輕女藝人豈止是甜美女神?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在六月下旬,知名品牌Chanel在韓國首爾舉行了一個名為Mademoiselle Privé Seoul Exhibition的創意展覽,邀請了一眾名人紅星如BigBang的G-Dragon和太陽、前女團2NE1的CL、朴信惠、少女時代的允兒、台灣演員桂綸鎂、日本知名女星菊地凜子等等出席。在芸芸知名藝人中,香港其中一位新晉藝人也被邀出席。
她是誰?她就是近一兩年的廣告新寵兒Angela Yuen(袁澧林)。知名時裝品牌找尋代言人或品牌大使,甚至是展覽與時裝秀的嘉賓,要求都十分高,起碼藝人本身的形象就必須與品牌相符。而Chanel向來都以優雅又剛強、自主、獨立、大無畏、革新精神、個性化馳名,過往邀請的藝人往往都擁有鮮明的個性。Chanel邀請Angela Yuen出席活動,證明品牌發現Angela Yuen獨特的一面,但同時亦反映出香港演藝圈實是問題多多,令有特色有個性的藝人也只可平面地做一個「甜美女神」。

在芸芸知名藝人中,Angela Yuen也被邀出席Chanel活動。(資料圖片)

香港沒有新晉女藝員?

香港曾經是個明星雲集的地方。上一輩的影星如張國榮、梁朝偉、梅艷芳、林青霞、張曼玉、劉嘉玲⋯⋯個個星味十足。相較之下,現時要說出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年輕本地女藝人並不容易,青黃不接的問題非常嚴重。

事實卻是不少新一代年輕女藝人都在努力發展,如積極轉型的周秀娜、擺脫星二代之名的欣宜、努力鑽研演技的陳法拉、《今晚打喪屍》演員王敏奕、電影《骨妹》演員廖子妤與余香凝、《哪一天我們會飛》演員蘇麗珊、《狂舞派》的顏卓靈等。她們都各有特色,可飾演不同類型的時代女性。

+3

香港電視電影不利年輕女藝人發展

不過,有特色、肯努力、有才華也需要足夠的平台去表現,更莫說演技許多時都要靠時間與經驗慢慢累積。現時香港卻沒有足夠平台讓女藝人充分發展:以往電視台不單有培訓班培育演員,更會製作大量劇集讓他們有機會演出。有質素的劇集,加上立體的角色,孕育出一個個深入民心的經典角色,如《天地男兒》中的陳松伶、《十月初五的月光》中的佘詩曼、抑或是《金枝欲孽》中的黎姿⋯⋯

藝人石天欣更連續在多套電視劇中只擔任被姦者、妓女等角色,最後心淡離開。(網上圖片)

可是無綫多年來作風保守,雖然近期開始在拍攝技術上有些新嘗試,以4K拍攝,但劇情與鏡頭運用仍然沒有大突破,令不少年輕觀眾離棄電視。電視台捧新人的策略更常被人詬病,除非是「親生仔女」,否則藝人基本上無緣成為劇集主角,藝人石天欣更連續在多套電視劇中只擔任被姦者、妓女等角色,最後心淡離開。這些年,無綫錯過了多少年輕藝員?

不單電視圈的情況如此,香港電影的產量同樣由八、九十年代高峰期時每年生產超過三百部電影,下降至每年製作只43至56部電影。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本地年輕女星的競爭激烈。加上內地女演員的競爭,本地年輕女藝員就算有幸成為一部電影的主角,亦難以確保能持續不斷有演出機會。

本地女演員仍只有阿媽、甜美女神、性感尤物、醜女、「老姑婆」角色可演

更莫說大部份香港劇集或電影仍以男性為中心,女性角色設定仍只有阿媽、甜美女神、性感尤物、醜女、「老姑婆」。編劇描寫年輕女性的功力不足,無法立體呈現女性的不同面貌,在此情況下,本地年輕女演員能遇到好角色的機率與中六合彩差不多。要數獲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年輕女演員,已是2004年憑《忘不了》獲獎的張柏芝。

要數獲得金像最佳女主角的年輕女演員,已是2004年憑《忘不了》獲獎的張柏芝。(網上圖片)

在表演平台匱乏的香港,新晉演員大多只能靠硬照或社交平台宣傳自己。在只有阿媽、甜美女神、性感尤物、醜女、「老姑婆」等單一形像的情況下,女藝員演來演去的角色也差不多。要擺脫既有形象,再將多變又強大的性格留在觀眾心中,已經變成近乎不可能的任務。跟九十年代時的張曼玉甚至袁詠儀,憑藉演繹完全不同的角色而多次獲封影后的光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Angela Yuen,文青女神外的可塑性?

許多人對Angela Yuen的印象只停留在「文青女神」的層面。(網上圖片)

香港人認識的Angela Yuen就如一般本地女藝人一樣,形象單一平面,許多人只記得她是「文青女神」。因此,不少人得知Angela Yuen被邀請到Chanel活動後第一個感受都是:「咁叻?」、「在場係咪得佢無人知係邊個?」、或「嘩全場個個都咁出名,香港無明星到咁啊?」無疑Angela Yuen沒有同場其他明星的相等知名度,也沒有他們光鮮的履歷表。但無可否認,她的氣質的確吸引到不少人為她著迷,她也正在努力發展演藝事業。國際知名品牌Chanel兩次邀請Angela Yuen出席活動,又不時提供品牌服裝與飾物為她造型,可見Chanel看到Angela Yuen「文青女神」以外的可塑性。

Chanel一直以來都偏好與個性藝人合作,過往的例子如Vanessa Paradis、Nicole Kidman、Keira Knightley、Diane Kruger、Lily-Rose Depp、小松菜奈等,都性格鮮明;諸如Cara Delevingne、Kristen Stewart、G-Dragon等,更敢於打破傳統男女穿搭的「常理」,以衣著表達出真我。就算只是邀請參與某些活動的藝人,如王菲愛女竇靖童,亦或多或少亦反映Chanel強調女性自主有個性的精神。

Chanel一直以來都偏好與個性藝人合作。(Chanel官網)
+4

可惜,雖然Chanel看到Angela Yuen文青女神外的可塑性,Angela Yuen自己也多次在不同訪問中否認自己是文青女神,不想被定型,反而想嘗試不同角色,突破框架。不過,就如文初所言,香港電視電影現時根本沒提供足夠機會讓女星發揮,想打破既有形象,累積經驗不是易事。

超越欣賞年輕女藝人的樣貌與身材 務必描寫多元角色

雖然說在當下的互聯網世代,人人都可以在數碼平台上為自己創造曝光機會,甚至成為KOL,受萬人關注;但如果一個地方的電視電影工業再無能力與條件去培育出代表當地的明星,失去叫座力,可想而知當地的軟實力與娛樂事業有多讓觀眾失望,又如何遠離觀眾。

要扭轉困境,必須增加電視電影創作的產量,同時亦應致力擴闊女性角色的類型和深度。曾榮獲五次金像影后、四次金馬影后的張曼玉便是一個好例證。單單在1988年,她就拍出12部電影,人稱「張一打」。在聚多演出經驗的機會下,她巧遇知音導演王家衛與關錦鵬。不少人都認為《旺角卡門》是張曼玉的分水嶺──在《旺角卡門》前她只是個花瓶。但自《旺角卡門》後,她的演技蒸蒸日上,在《愛在他鄉的季節》、《阮玲玉》、《甜蜜蜜》、《宋家皇朝》、《花樣年華》等電影中的演出都獲得廣泛認同,更成為國際巨星。

曾榮獲五次金像影后、四次金馬影后的張曼玉。(<<花樣年華>>截圖)

所以,多元化的角色、導演的功力、足夠的平台,對於年輕演員來說都是成長不可缺少的條件。而要培養本地年輕藝人,除了軟實力的強弱,跟香港的整體發展亦息息相關。若香港的電影電視甚至大眾媒體,仍然只強調年輕女藝人的樣貌與身材,漠視她們的獨特個性與內涵,不單局限了她們的發展,更會令市民大眾對女性形像的投射日益陝隘,觀眾更沒法找到本地楷模學習,以為女性只可以甜美或性感,又或只向外國女性學習,卻又要不斷適應本地文化與面對種種標籤。單一平面的女性形象最後只會剝奪女性發揮的空間,挾制女性在學業、事業與人生上的選擇和發展,使人在限制中停滯不前,與講求兩性平等的現代社會嚴重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