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劏房即使「優質」 仍然是香港之恥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近日透露,政府將推出「同屋共住」計劃,讓正在輪候公屋的市民入住「優質劏房」,局長指出,住客可以共用廚廁,就如昔日的《七十二家房客》,讓住客多溝通、多互動。乍聽此說,無疑會勾起港人對60、70年代,基層市民同舟共濟的美好情懷。然而,陳帆必須明白,劏房的存在乃政府的無能所致,就算再美好的包裝,日益惡化的劏房問題都是一件羞恥的事。營辦「優質劏房」只應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絕不應將其合理化、常態化。

(資料圖片)

重提《七十二家房客》 改變不了劏房本質

陳帆提出「優質劏房」計劃,惹來社會大眾議論。但今天的香港,已不是如《七十二家房客》所描繪的60、70年代般資源匱乏,而是一個富裕繁華的國際大都會,按理說,香港人的生活環境,尤其居環境理應比過去為佳,而不是停留在幾十年前的狀態,甚至比當年更加差。

然而,近年樓價上漲、租金飆升,公屋又供不應求,以致基層市民被逼要「將貨就價」入住面積狹小、環境惡劣的劏房,「無殼」的基層市民,只能淪為被劏房業主「劏」的對象。劏房的環境惡劣、面積細小,絕不人道,也絕不文明,可說是香港政府、乃至香港之恥。

作為新一屆政府房屋政策的主事者,陳帆倡議推出「優質劏房」,也許是沒辦法的辦法。正如《01觀點》曾指出,沒有人有一支魔術棒,可在一夜之間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由政府牽頭、志願機構參與,為基層市民提供環境沒那麼差、租金沒那麼貴的「優質劏房」,或許是無可奈何。但是,就算以《七十二家房客》為這項政策包裝,劏房就是劏房,始終改變不了問題的本質──劏房問題日益惡化,對香港來說是一個恥辱。

陳帆周日(9日)到深水埗探訪劏房家庭。〔資料圖片)

共同廚廁增進溝通? 還是製造衝突?

因為,陳帆所謂的「共用空間」,包括住客共用廁所、廚房這些必要的設施,在《七十二家房客》的電影中以喜劇的方式表現出住戶之間的互動,但在實際的環境中,可以想像,住客很容易便會因為「爭奪資源」而起爭執,到時不但不能令鄰居「多溝通、多互動」,更加有機會引起衝突,出現爭廁所、爭廚房的情況,這亦是不少劏房標榜有獨立廁所與煮食設備的原因。

而另一個可作類比的例子,或許是供受天災、拆遷影響的市民入住的公營中轉屋。雖然其居住環境欠佳,早已為人詬病,然而,部分中轉屋的單位至少有獨立洗手間,也就是說,政府構想中的「優質劏房」,比部分的中轉屋的居住環境更為不堪。當香港早已告別舊式「七層大廈」公屋要共用廚廁的年代,所謂的「優質劏房」又有多「優質」?對此,陳帆明白嗎?

「七十二家房客」是本港70年代經典電影,以幽默手法反映社會實況。(網上圖片)

陳帆若有承擔 莫將劏房「合理化」

陳帆上任後,隨即視察劏房問題,談到劏房時更不禁語帶哽咽,相信他確實有心要處理這個問題。然而,香港人絕對不願看見居住環境時光倒流,回到六十年代的艱苦歲月,政府官員也必須要引以為恥,因為劏房的存在、甚至惡化,正正突顯香港政府未能改善香港人的生活水平。

對於香港人來說,偶爾憶起舊時情景,情感上或會憶苦思甜。但新任運房局長陳帆亦須謹記,他不是一個唯命是從的技術官僚,而是一個需具決策能力的問責局局長。除了推行「優質劏房」等計劃,稍為紓緩問題之外,更要在房屋政策上有更大刀闊斧的改革,以根治劏房問題為目標,切忌以官僚的「頭痛醫頭」思維,變相將劏房合理化、常態化,令基層市民無了期地當「七十二家房客」,失去了對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