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速查疫苗檢測漏洞 慎防言論管控過嚴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中國問題疫苗事件持續發酵,涉事的吉林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高俊芳等多人已被拘捕。雖然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已下令嚴查事件、嚴肅問責,但一時間仍未能夠平息民眾的憂憤。照理說,醫療產品應該經過嚴格檢驗,也因為如此,這次疫苗事件動搖的是人民對內地醫療產品安檢制度的信心。有關當局務必正本清源,徹查制度的漏洞,防止事件重演。地方官員也應慎防管控言論的手腕過緊,進一步增添市民疑慮。至於香港市民,則毋須對內地人到港注射疫苗過慮,反而應藉此思考如何鞏固自身優勢,以服務鄰近地區,確立醫療產業在地區中的地位。

習近平、李克強就事件作出的批示、發言堅定有力,足見中央對事件嚴陣以待。李克強在本月22日批示,指事件已突破道德底線,須向人民有個明明白白的交代。習近平及後更作出重要指示,斥事件性質惡劣,要求部門一查到底,嚴肅問責。至今長生生物已有多名高層被捕受查。領導人迅速回應事件,能為民紓憂。但兩年前發生的過期疫苗案,令公眾對醫療制度的信任一度崩塌,如今再度出現疫苗事故,可謂雪上加霜。如要挽回民眾信心,還須修補制度的漏洞,防止同類事件再度發生。

疫苗與一般藥品不同,須要經冷藏保存、運輸,稍有不慎,品質就會受到影響,故檢測制度尤為重要。這次疫苗事件由長生生物的員工舉報揭發,國家藥監局在接獲舉報後,於7月5日會同吉林省藥監局對長生生物進行飛行檢查,並於本月15日進駐企業作全面調查,同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關於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違法違規生產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通告》,宣布查明企業編造生產記錄和產品檢驗記錄,隨意變更工藝參數、設備。

(VCG)

汲取疫苗事件教訓 務必查找制度不足

《長春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長春政事兒」在7月26日報道,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黨組書記、局長崔洪海(正廳級)涉嫌受賄罪一案,已經由長春市人民檢察院向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起訴書指控包括:被告人崔洪海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依法應當以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企業高層、官員被起訴,足見官方嚴懲肇事者的決心。但是,如果不是員工檢舉,這批疫苗很有可能已經全面流入市場。須知,狂犬病患者的死亡率幾乎是100%,如果問題疫苗未能生效,接種者將暴露於極大的危險當中。事件的肇因仍然有待查明,但無論是貪腐還是檢測問題,都涉及制度性的漏洞,有關當局需要作出制度性的改革,才能防止同類事件再度發生。

汲收教訓往往是完善制度的重要一步,過去,美國亦曾經出現嚴重的疫苗事故。1955年,美國加州卡特實驗室發生事故,在12萬名接種疫苗的兒童中,有4萬人染病。美國汲取教訓後,建立了完善的疫苗檢測制度。

從反貪、扶貧等往績來看,中央治理社會問題的決心實為人所共見。在醫療方面,近日內地電影《我不是藥神》牽起了社會對治癌藥被藥廠壟斷、價格過高的問題,引起廣泛討論。李克強隨即發出公告,回應癌症等救命藥「買不起、拖不起、買不到」等訴求,並明言要急群眾所急,必須打通各個關節,督促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足見領導人應對社會問題絕不耽擱。同樣地,中央應借此機會,全盤檢示國內的藥物檢驗機制,特別是製作流程的監控,防止事故再度發生。

(VCG)

管控言論適可而止 合乎中道方為上策

問題疫苗事件另一可議之處,在於地方政府對維權運動、言論的管控是否過緊。平情而論,以非黑即白的方式看待言論管控,難言恰當。因為過激、失實的言論,有機會令局部的疫苗問題,上升為整體的反疫苗情緒,對於公共衞生構成嚴重威脅。須知,社會本來就存在非理性的反疫苗聲音,如果有人借此機會推波助瀾,後果難以預料。故此,單純以意識形態看待問題,未免失之淺陋。

但同樣地,過度管控網絡言論、打壓維權運動,對於事件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會招致群眾恐慌。早前有文章《疫苗之王》在網上廣為流傳,內容涉及長生生物興起的歷史,但旋即被禁。如果文章有什麼錯誤,官方大可以具說服力的方式澄清,阻止文章傳播,反令人感到文章講的是不能宣之於口的「真相」。

在事件發生之後,無論是官方媒體、門戶網頁,都強調要查找不足,向官方問責。《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眾號「俠客島」的文章《疫苗問題 真相在風中飄》頗能切中時弊,文章批評,官方聲音在第一時間缺失,於是疫苗事件成為了企業公眾號、自媒體和謠言的溫床,「幾乎所有的危機公關原則,都被有些部門漠視了」。文章結尾更明言「有些人只想看到有關自己的正面新聞,卻不知道的是,如同夫妻相處,那真正決定感情是否破裂的不是如何共度歡樂的時光,而是如何面對雙方最大的爭執」。暗指官方處理輿論的方式有不足之處。

事已至此,官方無論繼續禁言抑或是開放言論空間,都無法在短時間內挽回民眾的信任。《人民日報》山東分社7月22日發表了題為《問題疫苗事件不能任由恐慌憤怒情緒蔓延,相關部門須及時回應關切》的評論文章,正正代公眾提出了三個疑問,其一,問題疫苗除了無效,會否對孩子身體造成影響;其二,孩子是否需要補種疫苗;其三,對於多次出現疫苗事故的企業,難道罰款幾百萬就過關?官方必須對市民的疑問,作出有力、有效的回應,並檢示對今次事件的處理手法,例如在管控言論方面是否過緊,以及其危機處理手法是否不足。

不少人憂心國內的問題疫苗事件,會否引來內地人湧港注射,造成疫苗短缺。(路透社)

港人毋須反應過敏 藉此反思地區角色

回到香港,已有不少人憂心,內地的問題疫苗事件,會否導致內地人湧港注射,造成疫苗短缺。其實在2016年,內地已流傳帶領嬰兒來港注射疫苗的「攻略」,當時母嬰健康院的預約人數急升,但母嬰健康院當年起已採取措施,只有在服務尚未飽和時,才能為非香港居民兒童提供服務。由此看來,市民其實不必反應過敏。

從這事件上可以看到,香港的醫療制度相對完善,尚可取信於人。港人在鞏固自身優勢的同時,也必須思考如何進一步發展香港的醫療產業,一方面為鄰近地區在特別情況下提供服務,甚至發展為一種產業,另一方面確立自身在地區內的領導地位,既以作為一個中國最現代城市的身份,強勢發展醫療產業,更可藉着自身優勢,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7月30日出版的第122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您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