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收生門檻下調 醫生質素就會下降?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近日,有消息人士指港大醫學院有意調低收生門檻,只要DSE考生6科成績達36分或以上又通過面試,便可穩入醫學院。然而,有部分聲音卻擔心此舉將令本港醫生質素下降,影響醫療服務。培訓醫生乃解決香港醫療問題的關鍵,社會應該理性看待調低收生門檻,而毋須過分擔憂。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右)聯同狀元、成績優異者見傳媒時勉勵同學開學後要放下狀元身份、努力學習。(林若勤攝)

兩大醫學院表示來年很有可能將調低收生門檻,引起不少聲音質疑是「學生質素每況愈下」、「遷就考生」,繼而引導出醫生質素將會下降的猜想。不過,假若對比考生數據,不難發現這些論述稍為武斷。兩大醫學院降低門檻的主因是明年兩大醫科資助學位將由470個增至530個;醫科學額增加,收生的門檻會自然地稍稍向下微調,正常不過,難言是學生質素每況愈下。

按考評局資料,2018年DSE五科取得5*或以上的考生只有610名(佔全體考生的1.2%)。假設其第六科亦為5*,其6科成績才達36分。而且,610人當中並非所有人都有志於報讀醫科,亦非一定全部有修讀化學或生物其中一科(醫科必須要求),故此實際合乎資格的人數應該比610名更少。明年兩大醫科學額將增至530個,已佔去這610名合資格考生的88%。可以說,醫學院仍然會盡收香港考試的尖子;除非DSE考生成績分布突然改變,否則門檻稍稍下降亦無甚不大了。

+1

再者,即使「降低」門檻後,收生分數與現時的分別其實亦不大。港大醫學院2016至17年度收生成績的四分三位(lower quartile),四科必修加兩科選修科的成績為37分,最低分者則為36分,難言與新門檻取錄的學生有明顯分別。即便相距可能有一、兩分,但因此便斷言醫科生質素將下降、甚至是「濫竽充數」,實在欠缺證據。

港大醫學院將有新收生安排,通過面試者,只要在文憑試中考獲大學資訊日公佈的指定分數,便可穩入港大醫科。

而且,即使醫科生門檻略低,他們最終仍要考試合格、完成實習才能正式成為醫生。假若考試與實習這些最後把關標準沒變,醫生質素也不會突然下降。單純因為收生分數略有下降,而認為醫生質素將會下降,實在欠缺說服力。或許有論者擔心醫科生質素下降,會令醫科合格率下降,繼而浪費公帑於培訓。但畢竟這種想法只是「想當然耳」的推論,除非有實質數據上的支持,否則難以取信於人。

要知道,醫科生收生門檻略降乃香港日漸增加醫科學額的必然結果。本地醫生人手一直不足,變相加重醫生負擔,增加輪候時間。政府醫療政策如果寸步不前,同樣亦會降低醫療服務質素。為了滿足本地醫生需求,增加學額在所難免;而學額增多,加上DSE考生人數本來就日漸縮減,考獲高分成績的人只會更少,也意味醫學院收生門檻不得不作調整。不過,既然未有明顯證據證明醫生質素會因而下降,社會實毋須大驚少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