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爭執片段網上熱傳過後 有誰關心少數族裔困境?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日前網上瘋傳少數族裔與巴士司機爭執的片段,片中見巴士駛至巴士總站後,自稱泰國人的男乘客拒下車,走到司機位旁投訴,在站長表示願意提供協助後,乘客自行離開,事件引起網民熱議。少數族裔在使用公共服務時,難免因言語不通而出現溝通困難,目前政府雖制定行政指引,規定23個部門須擬訂措施清單,促進少數族裔可平等地使用主要公共服務,不過,指引並未規定傳譯服務的統一標準程序,目前只靠各部門據主要原則落實措施,成效不彰。政府在檢討指引時,宜聆聽少數族裔的訴求,並參考有關委員會的意見,擴展《指引》的適用範圍及加強監察,在日後制定政策時,宜進一步加強溝通。

其間車長不停要求男乘客下車,惟對方拒絕,更投訴車長沒有禮貌及行車時間太長。(fb群組「巴士的事討論區」短片截圖)

傳譯服務支援不足 行政指引未執行

2015年,政府《少數族裔人士貧窮情況報告》已指出,少數族裔人士較易受到貧窮風險影響,因而他們對公共服務有更大需要,報告也指出,在南亞裔有兒童住戶12歲或以上貧窮人口中,約有15.5%表示在使用政府服務時面臨困難,而他們面對的困難,主要是缺乏翻譯服務(48.6%)及與政府員工溝通出現問題(46.5%)。

而去年3月,《少數族裔對公共服務的認知和滿意程度研究》亦指政府部門和機構在多個方面仍待改善,其中包括:促進社會融合、了解少數族裔的需要、服務宣傳、翻譯和傳譯服務以及與少數族裔建立長期的互信關係等。另外,政府部門告知研究團隊,它們須為少數族裔提供新增服務,資源卻沒有相應增加。

其實,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早於2010年發出了《促進種族平等行政指引》,23個部門須擬訂促進種族平等及平等機會使用主要公共服務的措施清單。不過,有關政策的落實一直為人詬病。去年有報道指,少數族裔到社署的服務中心及勞工署申請津貼及查詢時,職員未按所屬部門的指引主動安排傳譯服務,即使服務使用者進一步提出傳譯要求,亦未為其預約。有團體代表更反映,有政府部門的前線人員要求少數族裔人士帶同懂中文的親友為他們進行翻譯。

《行政指引》指公共機構「應考慮在適當時訂立指標及/或目標。這些指標及目標應旨在達致下述一項或多項目的: (a) 促使採取措施,消除不合法種族歧視; (b) 加強促進種族平等的措施; (c) 協助少數族裔人士使用公共服務;以及(d) 判斷所採取措施的效果。」

房屋署、社會福利署及警務署安排傳譯服務的次數偏低,2017至18年間分別只有39、178及50次,是否已滿足少數族裔對相關服務的需求,值得質疑。而政府部門的主要傳譯服務提供機構「融匯–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由民政事務總署撥款資助,至去年仍只有17名少數族裔人士負責提供各項服務,包括傳譯及翻譯,卻要應付至少13個部門的需求,人手明顯不足。

此外,由於發展局及市建局均未被納入《行政指引》的範圍,不受有關規管,過往一直忽略了少數族裔的知情權。早前《香港01》報道指,本年初市建局開展「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局方沿用一貫中英文宣傳告示,就重建項目在區內貼出以通知,但九龍城一直是不少少數族裔聚居的社區,重建範圍內亦有不懂中英文的泰裔居民,惹來地區團體及街坊不滿,經當區居民及平機會爭取後,局方才於三月下旬為泰裔居民舉辦簡報會,並張貼泰文通知,又在會上提供泰語傳譯。市建局亦承諾日後在開展項目當日,以六種少數族裔語言印製凍結人口調查的通知,以及安置及補償資料。

當局成立近18年,曾主理多個重建項目,在政策落實層面上已支援不足,在其主導的諮詢及決策過程本身,更是排除了少數族裔,顯然未盡上公共機構的責任。

執行情況亟待檢討 種族平等需政府牽頭

《指引》的原意確值得鼓勵,但卻只是一份行政性質的文件,沒有法律約束力,主要依靠主管當局據實際情況執行,目前無論因資源調配、前線員工培訓不足及欠缺監管等,令成效不彰。去年十月,少數族裔權益事宜小組委員會促請政府當局考慮提供政府一站式平台,為向不同部門和公共主管當局尋求政府服務的少數族裔人士提供翻譯及傳譯服務,並建議政府應增撥款項予「融匯」,委員亦認為全部由政府委託NGO營辦的支援服務中心均應提供傳譯服務,以及聘用更多少數族裔人士,又建議把《行政指引》的適用範圍擴展至涵蓋所有公共主管當局。

同時,委員批評部分部門/公共機構(如醫管局)以避免被指種族歧視為由,並無備存服務使用者所屬種族的紀錄,委員會促請政府當局制訂收集數據指引,以評估各主管當局的服務成效。2018-19年預算案指,政務司司長將成立督導委員會,負責統籌、檢視及監察政府內部對少數族裔的支援,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回覆「01觀點」查詢時亦指,正就《促進種族平等行政指引》作檢討,計劃在2019年內完成優化《指引》的工作。局方應參考委員會建議,盡快填補行政及監察漏洞。

香港約有二十五萬少數族裔人士,佔全港人口百分之三點八,政府有責任依法確保其在制訂政策及措施時,不會出現種族歧視。政府亦應促進種族平等,讓香港堪稱國際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