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建制派、官員離地萬丈 年輕人哭笑不得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過去一周,風波不斷。繼林鄭月娥發表母親論後,財委會主席陳健波不甘落後,在上周五(6月14日),立法會財委會後發表反《逃犯條例》修訂「令香港動亂」論、「因為我前半生很努力」論等等,誓為林鄭分擔輿論壓力。同時隱身幕後的張建宗,居其位而難當其責,他是青年發展委員會主席,但委員會一直以來並沒有幫助年輕人打破階級的壁壘,拓展社會的流動性,將青年逼上街頭。

陳健波在上周五的言論,令人質疑他的是非辨別能力。他支持修例的言論,徹底無視港府對條例的解釋含糊不清,實為衝突的本因之一。作為一名議員,毫不了解問題的癥結所在,無論是無知還是迴避問題所在,都顯示人在其位,難當其責。

更甚的是,他提出「最唔忿氣係我,咁辛苦儲了咁多年錢,好努力才有今時今日比較安穩的生活,我嫖、賭、飲、蕩、吹都唔啱嘅,好基本的生活就得,你點解要破壞我生活?依加我收成期吖嘛」。作為政治人物,他理應從社會整體的角度思考問題,此言一出,更讓市民覺得政客自私自利。

另外,他將自己目前的生活的優渥穩定,全然歸結為「我前半生很努力」,完全是「何不食肉糜」之嘆。他根本未見民間疾苦,也不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夠獲得今日之地位,並不只是因為他比別人更努力,更是因為他的起點,他所處時代的社會環境,給予了他向上的機會和空間。

說到此處,我們不得不提到這段時間隱身幕後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其所帶領的青年發展委員會,形同虛設,在社會壁壘愈來愈堅固的今天,並沒有解決青年的住房問題、就業問題、發展培訓問題等等,為青年拓展向上流動的空間。從今屆政府的施政看來,我們更質疑青年的意見是否能夠通過委員會如實反映。

青年發展委員會原是特區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意在更全面及有效地研究及討論青年人關注的政策議題,希望有效推動與青年「三業三政」相關的工作,即關注青年人的學業、事業和置業,以及鼓勵青年人議政、論政和參政。

香港企業家劉鑾雄之子劉鳴煒為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青年發展委員被指多為政商二代構成。

事實上,底層青年努力工作,薪資漲幅卻遠追不上樓價升幅,生活、發展空間被無限壓縮,努力早已換不來白手起家的成功,最多免受社會的淘汰。這個社會已如一汪死水,青年的努力該往哪裡去,有何用?

年輕人頂著烈日和煙霧彈,原因之一是對未來感到絕望。如今年輕人「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建制派議員與官員卻未能做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如何做到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我們不奢求官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只求他們與民同心,懂民之苦,他們務必盡快認清民生疾苦,不然,社會只會陷入內耗和撕裂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