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國際路線」添煩添亂 解決矛盾須反求諸己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近月以來,香港因修訂《逃犯條例》而陷入嚴重撕裂,縱然港府已「暫緩」修例,但依然餘波不絕,部分反修例人士甚至把目光投向周五、周六(28日、29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寄望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向港府和北京施壓。在現實政治下,西方「關注」香港,真正用意是在動盪的國際環境中謀取利益。香港人對它們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未免幼稚。這樣做實際上只會增添中央政府對外國勢力干預香港事務的憂慮,對香港沒有好處。

G20峰會前,民陣號召市民在周三(26日)集會,希望利用國際壓力,向近日龜縮的特首林鄭月娥施以「重重一擊」;前「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亦呼籲港人前往大阪,參與由「自由印太聯盟」(FIPA)主辦的示威。而在較早前,美國鷹派政客揚言重推《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作為對香港「反修例運動」的「加持」。

特朗普為了推動美中貿易談判,回應香港修例問題時故意反應溫和。(路透社)

華府視香港為籌碼

若以為美國政府會為香港問題向北京施壓,恐怕是對中美關係的無知。自從香港掀起修例爭議以來,美國本地政客、駐港官員和商人紛紛發聲,當中雖不乏擔憂美國公民可能被引渡至中國內地受審的合理關切,但沒有多少人會相信,如果美國不認為香港是制衡中國的槓桿,它會走出來高調表態。

過去一年,中美爆發貿易戰和科技戰,兩國關係大倒退。如今G20峰會在即,習近平和特朗普將再次會晤。根據美國《時代》周刊的報道,為了有助談判,特朗普政府除了將會暫停對台軍售,還在回應香港修例問題時故意反應溫和,避免刺激北京。簡而言之,香港只是美國向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國際政治講求利益,人權紀錄為人詬病的沙特阿拉伯是美國的盟友,民主元素遠遠高於沙特的伊朗卻是它的死敵,這足以證明美國只按自身利益行事,人權自由反而是口惠而實不至。

+11

走「國際路線」的示威者,必須考慮政治效益的問題。眾所周知,北京對國家安全、外國干預等問題極為警惕。香港最近的內部衝突,本質上是市民對林鄭當局粗暴修例的反彈,未必與「外國干預」、「顏色革命」有關,但假如「反修例運動」的餘波持續不斷,假如國際社會繼續指指點點,可能會加深中央的警惕,這實非香港之福。

我們認為,在政府宣布「暫緩」修例後,修例工作實際上已經完結。此刻,政府和市民應該進入商議的階段,盡快修補因修例而釀成的社會撕裂。與其借助外力解決香港問題,充當別國的籌碼,倒不如反求諸己,處理好內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