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僕聯署又是青年問題? 葉劉只怕是庸醫亂斷症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修例風波不斷,近日連番有公務員以聯署方式,表達對政府的不滿。公僕大規模表態,可謂前所未有,被視為特區管治響起警號。行政會議成員兼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認為,聯署情況教人擔心,同時反映政府內部青年工作的不足。然而,政府處理修例風波和民怨拙劣,絕不能簡化為純粹的青年問題。再者,葉劉對解決青年問題見解飄忽,甚至頗有矛盾,教人懷疑她無心助社會解決深層次矛盾。

公僕聯署問題不應簡化

葉劉淑儀近日接受電視台訪問,認為近日有公務員、行政主任等聯署,令人擔心政府內部渙散、士氣低落。她特別提到由特首林鄭月娥親自改組的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高級官員對政府內的青年工作做得不足」,使政府內部的青年未能理解其工作,更遑論予以認同。

現任行會成員、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2003年擔任保安局局長。(資料圖片 / 盧翊銘)

政府的修例工作及隨之而來的危機處理惹民怨,當中政府自視過高、剛愎自用的處事手法最為人詬病,亦令公僕團隊有感需要發聲。就此,政府本應反求諸己,認真檢討、改進其不當之處;然而葉劉的言論再次顯露出類似的家長式心態,即政府工作本無不妥,只是年輕公務員未能充分了解細節,才會產生誤會和分歧。如此錯判只會使局勢火上加油。再者,縱使創新辦政策分析主任、行政主任等職位均多由年輕人出任,但卻不能因而推論出參與聯署和發起連儂牆的只有年輕人,故此將公務員表態簡化為青年問題乃過分粗疏。

葉劉別裝明白年輕人

即使退一步說,公僕聯署或與青年工作有關,那麼葉劉認為根本成因是甚麼呢?在訪問中,她坦言是次風波教她發現與年輕人「真的處於不同的世界」,認為後者看政府、國家及前途均與老一輩甚為不同,而背後原因正是青年感到前路茫茫、備受威脅,在如房屋問題般的深層次矛盾下未見出路,遂產生對政府的怨憤。然而,葉劉已非首次指出大型社會運動與青年問題、甚至社會深層次矛盾有關,在五年前佔中時她已指出自己深明世代文化的鴻溝,並認為佔中之所以出現,實為香港社經結構阻礙青年上流,故才渴望上街爭取改變。

誠然,葉劉若早已了解青年問題所在,又分析得頭頭是道,為何在五年後她才「驚覺」自己與青年的世代之別?若然葉劉一早洞悉問題所在,為何多年來未有發揮其立會、行會成員的作用,推動政府着力解決延宕多年的深層次矛盾?葉劉由管治精英的政務主任到民選的從政者,能力卻只是事後孔明及紙上談兵,不但她應該徹底檢討,亦為社會嘆息。

香港的產業偏重金融、物流等行業,令青年的選擇變得狹窄,窒礙社會流動。(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再者,葉劉實際上對青年問題有多了解,其實亦成疑。青年問題毋庸置疑與經濟和民生有關,但亦包括了他們的政治信念,而葉劉卻與青年心態和思維脫節。如早在佔中時,葉劉已斷言青年之所以「出嚟瞓街」,只因此舉「好過住劏房、好過逼喺屋企」;其後陸續有青年出參加區議會選舉及立法會補選,她又指原因為議員的薪酬待遇吸引,而且又可讓青年享受鎂光燈,並指「參選好過在旺角掟磚」。這些言論反映葉劉離地萬丈,根本不解年輕人渴望改變前景的熱誠,試問葉劉有何資格分析青年問題?

立場飄忽 是因為選舉來了嗎?

更諷刺的是,葉劉從來未能對症下藥,甚至前後矛盾。佔中時期,葉劉揚言青年問題嚴重,並非派糖派錢可以解決;然而在五年後的修例風波,葉劉所屬的新民黨卻倡議政府向所有18歲以上的市民派發8,000元。雖然此等措施並無明言針對青年問題,但從時機來看,相信亦有一定關係。但是,修例風波的癒結既然涉及社會深層次矛盾,葉劉理應同意派錢並未解決問題的良方。更甚者,不久前葉劉才認為今年經濟環境不穩,政府不應該派錢,現在卻忽然「轉軚」,其立場飄忽、前言不對後語,實教人大惑不解。

新民黨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會面,建議向18歲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派發8,000元(資料圖片)

要解決青年問題,政治菁英應先檢討自身的視野及識崙。但如政客無心解決青年問題,卻只對此借題發揮、甚至希望謀取政治紅利的話,所謂的「青年問題」終究會永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