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領袖自製政變 意大利民主走到終局?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意大利又出現政治危機!去年勝出大選的兩個民粹政黨——五星運動黨及聯盟黨——組成的聯合政府陷入分裂危機。在民調中節節上升的聯盟黨,其黨魁兼內政部長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欲解散國會重新大選,踢走民望急跌的五星運動黨獨自執政。兩黨共同推舉的總理、無黨籍法學教授孔特(Giuseppe Conte)猛轟欲取而代之的薩爾維尼,指其為個人利益將國家陷入政治危機,並憤而辭職。總統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急召各黨派共謀對策,尋求再組新政府,阻薩爾維尼登大位。

意大利總理更迭之頻密,於民主政體來說也算是首屈一指。過去三十年,意大利出現過十三名總理,相比起德國的三名、西班牙的五名、英國的七名,以及法國的五名總統都要多。意大利政權之不穩,與其獨特之歷史因素有關。多個世紀以來,意大利半島上小國林立,「意大利」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拿破崙戰爭把法國大革命之火種及民族主義思潮帶到了歐陸每個角落,意大利統一運動由此興起。1861年意大利王國成立,然而當中地域之間的分野及差距依然相當巨大。以農業為主,相對貧窮落後的南方,給北方由奧地利長期統治的倫巴第、威尼斯等富裕工業重鎮比下去,加上位於羅馬的天主教教廷,亦令其半島政治更加鬆散及複雜。

迪馬約、孔特與薩爾維尼的「三人組」已到解散之時。(路透社)

一戰前後的工人社會主義運動席捲全歐,也造就了極端民族主義者的強人墨索里尼上台,其更成為法西斯主義的開山祖師。二戰中意大利戰敗,墨索里尼被共黨武裝份子處決,然而法西斯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之間的惡鬥仍未結束,甚至延續至整個冷戰時代。1948年大選被視為意國歷史之十字路口,受蘇聯支持及資助的意大利共產黨跟美國支持的保守派基督教民主黨爭奪政權,美蘇兩國亦大放銀彈。最終基民黨力壓意共,意大利正式成為西方陣營一員,保守派從此執掌政權直至冷戰結束。意共與法西斯主義者之鬥爭未有因此結束,反而轉向地下及暴力。雙方發動綁架、勒索、炸彈襲擊在七十年代達到高峰。極左及極右勢力的長期對立,政權由長期由同一班政治精英把持,皆令體制改革舉步為艱,政治腐敗積重難返。

1991年蘇聯倒台,意共亦解散重組,轉走溫和路線,漸漸蛻變為現今的民主黨。當美蘇冷戰對峙的格局不復存在,昔日的統治精英亦遭到清算。1992年意國司法部發動「潔手行動」(Mani pulite),逮捕近五千名涉嫌貪污的公職人員,近一半國會議員遭起訴,逾四百個市議會解散,多名政商領袖畏罪自殺,執政聯盟中的四大黨派基民黨、社會黨、民社黨、自由黨皆因此解散,歷時近半個世紀的「第一共和」因而結束。舊有政治勢力遭到清洗後,權力真空便遭傳媒大亨兼意甲球隊AC米蘭班主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迅速佔據。貝盧斯科尼以奢華的富豪生活聞名,經常口不擇言,其商人從政模式堪比今天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他憑着擁有的傳媒機器,成為意國最有影響力的人物。自1994年首次上台,他三次上台共九年,已是戰後執政最長的總理。

在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及歐債危機下,意大利身為歐豬五國之一,貝魯斯科尼的王朝亦在2011年落幕。民主黨政府治下的緊縮政策,令國內反政府的民粹主義急速高漲。打着反建制、倡改革旗號的五星運動黨勢如破竹。主張北方省份分離主義的北方聯盟,在薩爾維尼掌政下亦看準時機改轅易轍,放棄昔日的北意地區主義,轉而擁抱意大利的民族主義,大打反移民、反歐盟牌,甚至向昔日曾極盡鄙視,蔑視之為騙取福利、「好食懶飛」的南意人提出和解,旨在乘着歐洲的民粹主義風潮,一舉顛覆政治建制,奪取執政權。

中右聯盟由多個政黨組織,包括薩爾維尼的北方聯盟和貝盧斯科尼的意大利力量黨。(路透社)

2018年大選成為了民粹主義大勝的重要一役,五星運動黨成為最大贏家,聯盟黨亦大有進帳,兩個民粹政黨雖然立場政見有所不同,但同樣疑歐、反建制,最終組織聯合政府,乃自然不過。兩黨為了以示對等,尋找一名技術官僚處理政務,最終找了一名政治素人的法學教授孔特出任總理,實權則掌握在聯盟黨黨魁兼內政部長薩爾維尼以及五星運動黨黨魁兼經濟部長迪馬約(Luigi Di Maio)手上。

薩爾維尼執政以來,一直強推反移民政策,例如有如模仿納粹德國為國內的吉卜賽人進行登記,又拒絕地中海的難民船靠岸,引發國際人道主義危機。其又曾公然違反歐盟訂下的預算限制,草擬一份赤字預算,令意大利捲入與歐盟的外交風波。打撃移民、挑戰歐盟的舉動正符合其「意大利優先」的民族主義者形象,薩爾維尼不僅沒有因此喪失支持,反而在民調中節節上升,令其壯膽,欲更上一層樓,掃開孔特及迪馬約,自行登上總理寶座。

然而,薩爾維尼操作仇恨及恐懼,為個人利益將國家陷入政治危機,奪權圖謀表露無遺,足證孔特辭職前之批評。薩爾維尼之所以贏得支持,因為意大利在墨索里尼過身後,未曾如德國般進行去納粹化。法西斯主義長年深入意大利鄉鎮的小社區之中,排外反移民的火種正是等待薩爾維尼此類喜好煽動仇恨的民粹政客燃點。曾與法西斯主義者鬥爭的意共隨冷戰結束而消散,亦令極右民粹主義失去制衡。另外,美蘇爭霸的局面不復存在後,歐盟也取而代之成為意大利民族主義者的假想敵,成為可操作的新政治議題。

意大利人對獨裁者墨索里尼念念不忘,他的故鄉成為「打卡」聖地,售賣大量印上他頭象的紀念品。(視覺中國)

如今薩爾維尼自製一場政變,欲解散國會重新大選成為總理,先要經過總統馬塔雷拉一關。意國憲法中總統享有比其他議會制國家大的權力,有權召各黨領袖組織政府。而五星運動黨依然為國會最大黨,有能力邀請其他黨派重組政府。意媒推測在月前一同推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擔任歐盟執委會主席的五星運動黨及民主黨之間有可能合作。然而五星運動黨當年憑着反對民主黨政府而上台,兩黨之間的齟齬非短時間可以癒合。若聯盟黨重返在野,定會再次挑動反建制民粹風氣。而薩爾維尼經已指出一旦不重新大選將會是一場「反民主政變」,更呼籲支持者屆時上街。

無論如何,意大利根深柢固的政治問題非一朝一夕便能解決。南北之差、城鄉之別,造就了國民間身份及價值之差異及對立,法西斯主義的過去以及反法西斯份子的傳統,亦為民粹主義的助燃劑。更重要的是意大利過去數十年的經濟疲弱,加上歐債危機的後遺症,人民生活因歐盟制訂的緊縮政策下百上加斤,更令意大利人對由統治精英把持的建制徹底不信任,最終也令薩爾維尼此類煽動仇恨及偏見的機會主義者,竟可跟總理之位觸手可及,此可謂廿一世紀西方民主政體一個接一個殞落的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