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估「紅綠燈」枉費用神 參選特首莫忘初心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特首梁振英上周五(12月9日)宣布不角逐連任後,社會開始猜測下任特首人選,同時有關中央對各潛在候選人亮起「紅綠燈」的傳聞更甚囂塵上。究其實,特首選戰的致勝關鍵,是候選人必須有能力管治好香港,有意逐鹿者因此需要透過全面的政策辯論,闡述其對解決香港社會諸般結構性矛盾的思路與策略,以顯出政策能力。社會不應把關注力放在揣摩中央「欽點」誰人當特首,徒勞猜測,枉費用神。

正當外界關注,特首梁振英何時宣布角逐連任之際,他在上周五突然以需要照顧好家庭為由,決定棄選。梁振英一直予外界正厲兵秣馬,力爭「冧莊」的觀感,結果卻宣布放棄,自然惹起外界諸般猜測,如是否被北京極高層勸退、甚至北京以政協副主席之位與梁振英交換等等。

各式各樣的傳聞孰是孰非,外界難知底蘊;惟正如《香港01》過去在社論中已一再強調,梁振英既然失去市民的信任,勉強爭取連任,只會更撕裂社會。現在他知所進退,自動棄選,可算是以大局為重的決定,應當獲得肯定。

梁振英意外棄選 猜度「紅綠燈」徒添亂

梁振英棄選後,特首選戰隨即進入群雄逐鹿的狀態。除在10月底已宣布參選的前法官胡國興,在特首「跑馬仔」中民望最高的財政司長曾俊華,亦在本周一(12月12日)宣布辭職,極可能在短期內宣布參選;至於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更在本周四(12月15日)舉行造勢大會。另一方面,被視作「黑馬」的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更受公眾關注,會否加入特首選戰。

選戰日趨白熱化,各種小道消息不脛而走,有指「北京權威消息」對個別人選亮起「紅燈」,不同意其參選;又有擬參選者自詡北京「冇紅燈」,即默許其出選;甚至有消息指北京屬意的「真命天子」另有其人,只等待北京「開綠燈」就會以強勢姿態現身。若從「政治八卦」角度觀之,這些空穴來風的傳聞都引人入勝,但對分析選戰形勢,卻可能是枉費用神。

這是因為,北京在此時此刻,很可能根本沒有所謂的「欽點」人選,仍然希望特首選戰是一場有競爭的選舉。就如上屆的唐、梁之爭,唐英年原先被指是北京最高層拍板的特首必然人選,梁振英則被傳言得不到北京祝福,只是他強行「衝閘」參選。但結果如何,大家已經知道。

又如今屆特首選戰,一再被指不獲北京信任、被開「紅燈」的曾俊華,若如一些傳聞所指,北京對他參選特首完全不能接受,何以所謂中央屬意的「真命天子」,在曾俊華提出辭職後仍遲遲未現身?再者,過去幾年間不時有傳聞,指曾俊華在北京有人脈,深獲最高層器重,才有安排他擔任財政司長「睇住盤數」,以平衡銳意大增政府開支的梁振英。因此若以小道消息觀察北京取態,這些前後矛盾的訊號,又該如何自圓其說?

由此可見,所謂中央對特首人選開「紅綠燈」的說法,現時看來恐怕已不太成立,甚至可能只是不同陣營放風以拉抬自己、打擊對手。要是社會對這些未加證實的傳言不由分說照單全收,反而會令這次特首選舉失焦,忽略應該嚴肅聚焦的政策議題。若不調正社會焦點,這既無助於港人福祉,無助於中港裂縫弭除,也間接陷北京於不義。

有意參選特首的各候選人,應該勿忘從政初心,拿出具體政綱,向公眾以至北京說明其未來5年的治港策略。

政策辯論被忽視 今屆須改弦易轍

特首除了要忠誠於一國兩制,另一最基本、亦最重要的要求,是有沒有能力帶領香港社會團結前進,創建更美好的生活與未來。這一點,相信對北京以至香港人來說都是共同的關注。有意參選特首的各候選人,應該勿忘從政初心,拿出具體政綱,向公眾以至北京說明其未來5年的治港策略。各個陣營應以選舉作為舞台,進行全面、公開、理性的政策辯論,讓有權投票者選出最合適的特首人選。

自回歸以來,歷屆特首選舉遺憾都是欠缺全面的政策辯論;在第一屆,董建華第一次參選是以「由頭帶到尾」的姿態跑出,第二屆更是自動當選;至董建華「腳痛」下台,曾蔭權先是臨危受命接手,到他爭取連任,外界焦點又只落在「煲呔曾」與「袋巾梁」的建制泛民政治對決的矛頭上;及至上屆選戰,仍然是由無關社會施政的「僭建風波」、「黑金飯局」、「西九利益衝突疑雲」等黑材料鋪天蓋地,主導了整場選戰,結果是讓本應嚴肅認真的特首選舉,演成歷屆最差的泥漿摔角。回歸快將20年,可以說,香港竟沒有一次上演過真真正正的高水準的特首選舉,着實悲哀。

來到新一屆選舉,要扭轉錯誤的特首選舉方向是十分的重要,因為香港社會各項結構性矛盾現時密集爆發,社會各界已迫切的感受到香港發展已來到一個岔口,香港需要有全面的政策辯論,透過更深入的認識問題、尋求解決方案,帶領香港團結重回健康發展。無論是現屆政府視為施政重中之重而處理的房屋政策,客觀現實卻是樓價愈升愈貴、輪候公屋的人龍愈來愈長,顯示現行政策無法解決市民蝸居之困,必須有大破大立的新思維;又如港府雖強調已投入更多福利資源,但低下階層生活未見明顯改善,安老、醫療服務水準更每況愈下,退休保障、醫療融資等議題不能再議而不決;以至中港之間最為糾結的政制發展問題,如何在日益碎片化的香港社會凝聚共識、在互信待建的環境下重啟中港對話,以至重啟政改。凡此種種,特首候選人都應在其政綱中,詳細解答在未來5年如何應對解決,以展示其是否有能力領導香港,有打破困局的能耐。

為港解結構性問題 候選人要有對策

此刻在民意調查遙遙領先的曾俊華,若是真的有意參選特首,更責無旁貸應該交出政綱。曾俊華之所以贏得高民望,主因之一是公眾對梁振英的強硬施政手腕反彈,這讓走「溫情」路線的他得到大量市民支持,也成為呼籲「ABC」(anyone but CY)的政商界人士的首選。梁振英這個「政治稻草人」現在即將退下火線,這意味曾俊華不能再借漁人之便,而須亮出真政綱來。

曾俊華若是競選下屆特首,他應向公眾清楚解釋其施政理念與具體策略,以釋公眾疑慮。回顧他擔任財政司長9年多以來,最為人詬病的是所謂其「孤寒」性格,即他緊抱多達8,000多億元的財政盈餘,但對擴大開支以改善民生經濟卻顯得十分吝嗇,徒令社會結構性矛盾日積月累,變得更為尖銳。長年累月被譏「守財奴」的他,到底有何策略帶領香港打破多年來都未能破解的窘境,將是公眾以至北京對曾俊華選舉工程關鍵的觀察點。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