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新盤熱銷顯辣招漏洞 狠摑政府兩巴掌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戰情緊湊的特首選舉終在周日完結,但更加熾熱的,其實是一手新盤的銷情。縱使政府於去年底高調為樓控加辣,對非首置用家課徵樓價15%的印花稅,但這項辣招竟未限「首置」購買單位的數量,於是出現一次過連掃15伙的「首置」個案,令辣招形同虛設。對於如此荒謬的政策漏洞,政府既要問責、更應該馬上堵塞。

西九龍南昌站匯璽於本月中旬首度開售,吸引大批買家輪候。(梁煥敏攝)

投資者無懼辣招 錢多人不傻

近期多個新盤銷情熱爆,令正高燒的樓市更火上加油,若細看一手新盤銷情,更可見當中出現一個離奇現象,就是一些發展商的主要銷售對象之一,是一次過掃入多個單位的買家。但去年11月,港府才將非首次置業者購房的印花稅,大幅上調至樓價的15%,透過重稅驅逐樓市投資者。在這項辣招之下,為何發展商仍會以投資者作主要銷售對象?

當然,當中不排除一些資金多得「唔志在」15%重稅的富戶大手掃貨,但更可能的情況是,原來印花稅辣招存在重大漏洞,就是政府所界定的「首置」,並非以個人購買了多少個單位計算,而是以有否簽了超過一張買賣合約來算。簡而言之,只要購房者名下沒有物業、或以沒物業的親友名義簽約,就可以和地產發展商商議,以同一張合約大手掃入多個住宅單位,也算「首置」避過辣招。

樓控如泥牛入海 違政策原意

這個情況,早在去年11月初辣招公布後不久已經出現,但當時只是較低調地進行,不過近期不少發展商與投資客紛紛有樣學樣,明目張膽地進行這類「一契多伙」的新盤交易。有傳媒更揭發,最誇張的例子,是有「首置客」斥資1.45億元,在一個啟德新盤連掃15伙。地產商與樓市投資者的肆無忌憚態度,可謂對香港政府狠狠地摑了兩巴掌。

第一巴掌,是摑向政府的樓控辣招。政府推出辣招的政策原意,是進行樓市需求管理,在不影響有自住需要的首次置業之下,對購買多於一個單位的投資者,透過寓禁於徵的方式逐出市場,以壓抑樓市需求,為樓價降溫。

然而,新盤銷售「一契多伙」的情況日增,正正反映樓控辣招出現極大漏洞,令其效力大打折扣,甚至幾近形同虛設,政府高調推出的樓控措施,在善於鑽政策空子的地產商與投資者面前,根本仿如一紙空文。

大搖大擺漏稅 政府豈能放任

第二巴掌,是摑向政府的稅收制度。印花稅辣招的作用,除了是設法緩抑樓價升勢,更可為政府帶來稅收充實庫房,將資源重新分配至有需要的市民手上。更何況,經常高喊結構性財政赤字即將「狼來了」的政府,理應有極之嚴格的稅收管理,確保其收支穩健。但是,這種「一契多伙」的交易,根本無異於漏稅行為,而且更是在政府的眼皮底下、大搖大擺地進行。

試想,若以現時新盤動輒要500萬元入場來計算,投資者每多購一個單位,本來應繳樓價的15%,即75萬元的稅款,但以「一契多伙」扮作「首置」客,每個單位只要交樓價3%即15萬元的印花稅,意味政府每個單位少收多達60萬元稅款。以「一契多伙」近乎成行成市的情況來看,政府白白少收的印花稅金額恐怕相當巨大,據悉有豪宅新盤的「一契多伙」成交,合計漏税金額可能上億元,這根本是嚴重失職。

官員應該問責 特首有責難辭

印花稅辣招竟然出現如此離譜的漏洞,負責此項政策的官員實在難辭其咎,要問責的固然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以至當時仍是財政司長的曾俊華。但是特首梁振英亦不能置身事外,猶記得去年11月政府公布辣招時,罕有地由梁振英主持新聞發布會(當日曾俊華更煞有介事地拋下一句「You always agree with your boss」的金句)。既然梁振英親自掛帥公布辣招措施,他對這項政策就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特別是梁振英本身是一個熟悉樓宇買賣程序的專業測量師,為何他會容許這種不可原諒的政策紕漏出現?

除了釐清造成「一契多伙」政策漏洞的責任,政府更應亡羊補牢,看看能否透過行政措施,盡快堵塞。如果需要經過立法程序才更解決,港府應馬上著手修訂相關法例,盡快提交上立法會,與立法會議員合作修補漏洞,杜絕「一契多伙」這種不合理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