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居本港確診癌症首位 醫務所篩查普及化:細到16歲都做

撰文:區禮城
出版:更新:

癌症是香港頭號殺手,據醫管局2018年統計全港最多人確診的癌症便是大腸癌,平均每6名癌症患者便有一人患此癌症,它早期並沒症狀,到出現腹部不適等問題時已屆中晚期。
政府近年積極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亦實施了《私營醫療機構條例》,一些日間醫療中心收費比私家醫院低兩至三倍,市面上普遍醫療保險都能覆蓋,因此日間醫療中心成為除醫院以外的大腸癌篩查服務選項。有中心負責人指,近年港人注意健康,連年僅16、18歲年輕人主動檢查,需求大增,中心在疫情下擴展至不同地區,即使「大西北」居民亦可受惠。

私營醫療機構條例生效後規管日間醫療中心

要進行大腸鏡檢查,過去不少人會選擇到醫院,但公立醫院排期時間長,私家醫院收費則由兩萬港元起計,疫情下市民對醫院更是「避得就避」。其實現時大部分醫保已將日間醫療服務納入受保範圍,據香港保險業聯會的調查指出,以腸鏡為例,目前日間中心費用賠償比率較私家病院三等房高出約15%。政府於2018年11月30日年刊憲《私營醫療機構條例》,規管包括日間醫療中心在內的所有私營醫療機構,其安全性、透明度和質素將受到監管,以保障消費者權益。在條例下,日間醫療中心須根據《日間醫療中心實務守則》營運,以取得正式牌照,首批牌照已於2021年1月生效。

其中一間獲發牌的仁山優社高清腸胃內視鏡中心負責人凌嘉文指出,在《條例》之下衞生署就日間醫療中心的不同方面都有指引,當中包括如何儲存客人資料、價目清晰程度、是否有投訴機制等,而硬件上則有要求工作人員消毒時是否「單方向行走」防止交叉惑染、儀器每隔多久便會進行保養,甚至細緻如每個中心護士的職責都有指引,「其實最終目標,尤其喺病人安全方面,衞生署都希望可以將(日間醫療中心)水準拉高到貼近醫院嘅標準。」

凌嘉文指,除了50歲以上的人士,近期不少年輕人都有參加大腸癌檢查。(呂諮君攝)

區區有腸癌篩查 減少舟居勞頓

她認為,牌照制度生效是好事,「未管制之前冇指引,大家唔知點樣去跟,𠵱家有列明就唔使等撞板時先發現。」她指,過去坊間有些規格較參差的腸胃內視鏡中心,也有些只是「醫生後面有間房仔」,對病人檢查後的復原、感染防控甚至是應對緊急情況方面未如理想,而牌照制度可防止一些規格上或因疏忽而致的問題。除此之外,中心亦價目分明,採套餐式收費,舉例來說,沒有瘜肉及活組織抽取的大腸內視鏡收費為7,800元。

過往醫療服務場所多數集中在油尖旺、中環、銅鑼灣等鬧巿區,凌嘉文表示,在疫情下市民比過去更加注重健康,因此反而擴張業務,現時除了中環,葵芳、觀塘、元朗都設有中心,希望能服務不同社區,「好多人檢查時往往要舟車勞頓,香港又人多車多,做完一個需要落鎮靜劑嘅檢查,如果係近屋企個啲嘅體驗會比較好。」她又指,雖然在政府的資助和宣傳下,前來進行腸胃鏡檢查的大部分是50至70多歲的客人,但也有不少是20至30多歲,甚至是16、18歲的青年人,「香港人工時長、壓力大,少不免腸胃不舒服,大家在乎健康好多,會主動做檢查係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