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家庭難買傢俱 社區設計助改善生活  主辦單位:他們選擇少

撰文:柯詠敏
出版:更新:

根據統計處的資料顯示,本港現時有20.9萬人居於劏房,而人均居住面積僅得56.5 呎。居於斗室之中,居民的生活質素會大受影響;幸而,社會設計能夠於狹縫中為他們改善生活。
「理•地•想 – 基層生活空間協作展: 港式基層家居 x 社區設計」(下稱:協作展)將於本月22及23日於觀塘海濱舉行展覽,展出由學生、設計師、基層家庭共同製作的傢俱,為居於不適切環境的家庭提供較理想的選擇。

「協作展」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及多個本地民間團體合辨,一連兩日展出的由學生、設計師及基層家庭共同製作的傢俱外,還有專題講座、導賞團等活動,了解設計過程,並分別針對深水埗及土瓜灣的長者及婦女的需要,思考社會設計如何解決他們生活上的難題。

劏房戶的生活環境擠迫,創新的設計如何改善他們生活。(資料圖片)

一檯多用  設計解決土地問題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企業傳訊主任楊德威稱,展覽將展出大約十七至十九件傢俱及墟市設備,大部分是參加者為居於劏房的家庭及基層人士所設計。「參加者先跟家庭作訪談,了解他們的需要後再進行設計。點解他們不去『宜家家俬(居)』﹖就是因為沒有適合他們的傢俱。」楊德威續說,劏房的環境狹窄,很多時傢俱的設計要多用途。「有書桌,也有床,經過設計後都有多用途的功能。」

以李太的家庭為例,兩姐弟的雜物均堆疊在高位,甚至連電飯煲也放在高櫃上,容易引起家居意外。設計師將書櫃結合成檯及椅子,除了放置書本、電器外,還可以成為椅子——可節省空間以及避免弟弟接觸到電器。

可看看他們的設計:

除了展覽,「協作展」還有一系列的專題講座、工作坊等,讓參加者了解社會設計的構思過程——由資料搜集、與街坊溝通協作及製作成品,刺激參加者的想像力,希望藉著活動去引起更多人以社會設計解決問題。「希望活動凝聚到學生、青年及家庭,還有設計師、社會服務機構和其他社區人士:如木工師傅、白鐵師傅及搬運司機,協助基層家庭提供創新的設計,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楊德威說。

日期:2018年12月22日(星期六)下午2時至晚上9時;2018年12月23日(星期日)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地點:觀塘海濱道86號發現號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