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籃球】英華近年學界贏得僥倖 精英賽盼重新開始

撰文:張倩儀
出版:更新:

「重新開始!」
這兩年的英華書院,主帥朱耀明做了這麼的一個結論。
英華連續兩年以九龍區D1學界第三名打入精英賽,每場都是硬仗,直教人反思。沒有永遠的強隊,然而這隊勁旅,正在找一個走下去、重返榮耀的方法。冠軍,對英華這所籃球名校來說普通不過,但也是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學界,最吸引的除了青春和熱血,也是因為陣容每年變,每季都有不同的化學作用。

「最近的表現可以說是強隊中最差的。」最差這兩個字,從朱sir口中說出特別入骨。「不論是贏球的慾望和控制節奏也是,對男拔那場把握力不好,當想贏的時候壓力又太大,以致出現很多失誤,想去得分的時候又不敢拚,比賽氣氛差了點,最後可說是靠運氣。」至少這一點運氣,讓英華有資格繼續向前走。

兩年前,英華在精英賽決賽反勝宿敵男拔萃,成為當時一時佳話。(吳鍾坤攝)
朱sir一番的批評後還是對球員們的進步感安慰。(龔嘉盛攝)
朱耀明自己也笑言沒有一年是不激心的,即使是好好球員,自己也會非常肉緊,只想他們達到最高的水平。(任祉羲攝)

願為籃球捨棄⋯⋯?

九龍區季軍戰的那一天,聖若瑟英文中學希望在最後一秒博取罰球,當大家目光轉到球證身上,球賽完結,完場哨也響得突然。英華和聖若瑟都來不及興奮和崩潰,一邊慢慢的擁着隊友,另一邊緩緩的坐下痛哭,42:41的一分英華贏了朱sir說的運。「第一節19:2的攻勢,說真的以前我們經常可以做到;今年全個學界(球隊)都變平均,是不是別人變強?又不是,只是自己發揮得不好。」歸根究柢,還是要問自己。

朱sir的激心,我可以感受,從場邊每一球的大叫,到訪問聽到那變啞的聲音。「我們(英華)的球員不像以前,很少跟出面的球會打球,球場的控制相對差;他們也不是「波癡」,即使球隊練得再多,不會自發練體能和射球,所以往往都撐不到最後。」籃球,到底一分耕耘有沒有一分的收穫,天知道;但你至少知道,有多愛籃球就願為它付出多少。這是成長的一課,為自己負責任,也為球員的身份負責。朱sir收起笑容,認真的說:「常教他們自己輸贏不是最重要,重要是能否做到自己想做的事」

這兩年的英華與往時不同,學界只能以第三名險闖精英賽,朱耀明直言是重新出發。(任祉羲攝)

球員一代一心態

英華不是不能輸,只是結果如何只要問心無愧,「為甚麼以前的英華可以做到這種程度,而現在不行?球員本身的能耐和自我的要求,我覺得他們並不是很夠。」人沒有變,變的是時代和風氣,朱sir沒有變,教法也沒有,變的是球員的本質。「現在很多其他的玩意,不夠專心,連休息都不夠,始終運動跟休息有很大的關係,加上練習和比賽體能就很難去應付。」

很殘忍,但作為球員你願為打球捨棄甚麼?問自己,目標到底是甚麼。沒有練球,沒得上場,就自覺自己沒有機會,不過是令球隊氣氛愈來愈差的恐性循環,這幾年英華好像一直面這個問題。「對自己的目標不夠大、不夠遠,只會看眼前;我想做球員不是只為了拿冠軍,而是學會團隊運動和面對壓力,而不是『阿sir鬧就縮,觀眾噓就不知所措』連想贏都不知道該怎麼做。」

英華和聖若瑟都來不及興奮和崩潰,一邊慢慢的擁著隊友,另一邊緩緩的坐下痛哭。(張倩儀攝)
冠軍,對英華這所籃球名校來說普通不過,但也是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張倩儀攝)
英華每一場都是硬仗,即使打入精英賽也要小心備戰。(張倩儀攝)

沒有不激心的一代

英華沒有變,打法和戰術依舊,但緊迫防守時球員的反應和應變不如以往,進攻的板斧不足,朱sir場邊的每一句就像打機般下指令。「想不到有一些事是需要去練和示範他們才懂,例如搶球我要示範趴地,他們才明白:『呀!原來要趴下去搶』;有時候可能你口述,他會說:『我知我知』, 但看着球又做不出來。」朱sir好像也明白了甚麼,一番的批評後還是對球員們的進步感安慰,「每一場都有進步,還是點時間要急起直追。」

「朱sir今年特別激心,對吧?」

「其實每一年都是激氣的,你不會覺得我有那一年是不激氣的。」朱sir笑了笑,嗯,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