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梁振英標時走數 臨卸任硬推合約工時轉移視線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梁耀忠

曾在競選時承諾訂立標準工時的特首梁振英,臨近下台再獻新猷,宣佈通過令人嘩然的「縮水版合約工時」方案,標時一如預期消失無蹤,僅要求僱主與僱員協議訂立書面僱傭合約,列明工時及加班補水安排,而且只適用於月薪1.1萬以下的基層僱員,即現時全港382萬打工仔當中,不足兩成人「受惠」,惹來勞工界一面倒批評,連出身商界的田北辰都質疑方案偏幫商家。

縱使政府方案對部分低薪勞工有保障,但我們絕不可被政府牽著鼻子走,跌入「如何優化合約工時」的糖衣圈套中。長工時往往牽涉到無償勞動問題,勞工界要的是立法限制工時,並規定超時工作可獲支付1.5倍「補水」,而不是任何偷換方案,包括任何形式的合約工時。因為合約工時與標時的最大分別,在於前者把「超時補水」責任全推在勞資雙方身上,無視僱主「話晒事」、僱員無議價能力的現實,換言之根本無助解決長工時問題,無論將涵蓋工資水平提高到多少都好,一樣如同虛設。

至於將來會否就標準工時立法,政府卻說要留待上述方案實施後兩年再檢討,但該方案在2018年下半年才提交立法會審議,最快都要2020年底實施,若要等到2022年才檢討,即林鄭月娥政府可能會因任期快將完結,而不需處理標時立法,而萬一拖到政府再換屆,到時主管的官員分分鐘面目無非,打工一族將問責無門。

港人工作時間長,但標準工時立法遙遙無期。(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早在1886年,美國工人已為改善工作待遇走上街頭,疾呼「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自主生活」,五一勞動節正是為了紀念這段壯烈的歷史,號召全球勞工繼續為此努力。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全球逾百個國家己實施標準工時制度,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澳門、中國內地等鄰近地區,對比之下,香港作為全球經濟最繁榮地區之一,明明有立法的經濟基礎,卻對打工一族的苦況置若罔聞,勞工保障落後得令人咋舌。

香港長期都是全球最高工時的地區之一,據統計處最新資料顯示,全港主要工作所屬行業僱員的每周工時中位數為44小時,當中12.2萬名僱員每周工時長達70至74小時,2.5萬人更達75小時或以上。單看數字已令人膽戰心驚,若果3每周75工時,以6天工作周計算,即是每天工作12.5小時,扣除8小時睡眠後,每天只剩下3.5小時「自由」時間,再扣除往返工作地點的交通時間,已所剩無幾。一直以來,政府不斷強調「親子教育」、「技能提升」,但在如此嚴苛的工時要求下,這不是痴心妄想又離地嗎?而且,由於沒有標時限制,多勞未必一定多得,僱主可以逼員工無償加班,「白做」之餘更將休息時間拱手奉上。

僱員本身就是被剝削的一方,但每當提到標時立法,商界便擺出受害者姿態,聲稱立法會令經營成本上升,引發大規模裁員潮,所以萬萬不可,將「加班補水」這天經地義的事說成十惡不赦。回望七、八十年代,製造業一直有超時補水1.5倍的行規,但行業依舊蓬勃發展。想當年實施最低工資前,商界亦聲言政策會引發大規模裁員潮,特別是基層工作職位減少,結果實施至今就業不足率依然平穩,可見勞工保障法例的負面影響被誇大。

無奈政府最終向商界低頭,強行以合約工時調包標時,但我們絕不可虛等至2022年才將標時立法提上檯面,而必須在未來五年繼續向林鄭政府爭取。我希望在特首選舉中獲商界力撐的林鄭,能夠拿出從政者應有的承擔及魄力,為全港300多萬打工一族謀求福祉,而不是為了「還票債」而偏袒資方,當標時無到,步梁振英漠視勞工權益的後塵。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