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二次創作】電影惡搞廣告vs廣告惡搞電影

撰文:方俊傑
出版:更新:

維他無糖茶最近推出廣告片,請來歐錦棠重現《食神》經典的「佢高傲,但係宅心仁厚」,將「一字記之曰心」,化成「一字記之曰誇」。真有點藝高人膽大。

香港廣告片,愈來愈少惡搞電影片段。讓我較有印象的,是1993年,林青霞以東方不敗造型,為東週刊宣傳,大賣「東週刊在手,天下我有。」近代例子,最成功的,應該是太興找Eric Kwok扮鐵甲奇俠,再引伸成《復仇者聯盟》。個案其實不算多。調轉,即是電影惡搞廣告片,可能更常見。《賭俠1999》加《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便一口氣惡搞益力多、生力啤、愛立信、Sunday網絡商等廣告,應該很多人也有印象。比一般植入式廣告,成效顯著得多。

想想也合理。廣告片理應要比電影更能夠入屋,覆蓋面要更加大,如果要一條廣告片惡搞電影片段,先決條件是被惡搞的電影,必須具備極高知名度,要好多好多觀眾看過並且記得,才有效果,否則,真係好容易拍完播完都唔知條廣告片究竟想搞乜。在八、九十年代,港產片輝煌期,要找一齣適合惡搞的電影,可能還不算太困難。例如《英雄本色》,被《精裝追女仔》惡搞過;例如《秋天的童話》,再被《精裝追女仔2》惡搞;雪球愈滾愈大,加上連電視節目都喜歡惡搞Mark哥或船頭尺,連音樂節目頒獎禮都樂此不疲把電影情節電影角色擺上舞台,之後再化身廣告片,肯定人人知道發生什麼事。近十幾二十年,哪裡還有同樣高度的港產片?最接近的,可能已經數到被《大丈夫》惡搞過的《無間道》,都已經是十五年前的事。之後,比較受歡迎的《寒戰》或《志明與春嬌》,已經做不到一種全城投入的氣勢,去不到一種你未看過你不是香港人的壓力。

香港電影市道,基本上已被荷里活大製作壟斷。不是沒有可能變成廣告片,代言式囉,很難想像會變成惡搞版。《變形金剛》或《壞蛋獎門人》每次出現都跟大量品牌合作,用回大黃蜂或迷你兵來推銷產品。用得惡搞元素作廣告片橋段的,大概都想販賣本土共鳴,以這個層面入手的話,惡搞Wonder Woman的效力,可能還不及惡搞Do Do姐。與其說太興惡搞《鐵甲奇俠》,不如說太興借Eric Kwok來惡搞外型相似的Robert Downey Jr. ,如果沒有Eric Kwok這個本土元素,敢說茶餐廳不會無故找Marvel的超級英雄電影來宣傳。換句話說,今時今日,廣告商就算有意惡搞電影片段,也不容易找到適合元素,難道要惡搞《踏血尋梅》或《樹大招風》這類空有好口碑但其實不是太多觀眾看過的港產片?還是要惡搞很多香港人相當抗拒的合拍電影?

所以,維他無糖茶惡搞《食神》,是意想不到。還好,冒險得算很聰明。找來周星馳電影來惡搞是最佳選擇,一來電影當年票房好,本身已經是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二來周星馳電影是各大電影台每年不斷翻播的必然之選,就算後生一輩,也必定有機會重溫,又總會被周星馳獨一無二的喜劇能力吸引,不斷翻看再翻看,歷久常新;三來周星馳電影金句處處,單單一齣《食神》,「方丈好小器」、「撈埋做瀨尿牛丸吖笨」、「咁易俾你估到仲係食神?」早已是香港人獨有的溝通方法,是文化,是會心微笑,是本土風情,完全符合用來惡搞的要求。我只是很懷疑,找來歐錦棠粉墨登場,會否同樣惡搞一下解剖外星人的《大內密探零零發》呢?加埋張達明的話,無敵了。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