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風波.博評】大和解策略受衝擊 林鄭月娥何去何從?

撰文:關慶寧
出版:更新:

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和港府律政司早前提司法覆核,指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劉小麗、羅冠聰和姚松炎拒絕宣誓,其立法會議員資格應被褫奪,高等法院上周頒發裁決判詞,上述四人全部敗訴,不得以議員自稱。

法庭判決迅速在政壇掀起波瀾,民主派議員指責政府「濫用司法程序改變民主選舉結果,等同政變」。一連數天,立法會議事廳烽煙四起,民主、建制兩派議員對罵,立法會財委會會議兩度腰斬。民主派聲言,若政府拿不出最大決心解開死結,與政府不可能有正常關係,立法會不可能正常運作。

另一方面,建制陣營士氣大振。部分人士敦促當局擴大戰果,對梁國雄等四人窮追猛打,追還過去十個月的薪津和經費,令他們破產,無權參加補選。同時還要DQ其他在宣誓中有問題的民主派議員。有人還主張趁民主派失去六個議席的機會修改立法會議事規則,以杜絕拉布。也有人警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不要再搞甚麼大和解,要「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這一切都令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受到巨大壓力,她當選後致力改善行政立法關係,上任第五天就到立法會出席答問大會,氣氛不錯。正當她要因勢利導,進一步爭取包括民主派在內的各界市民支持時,卻爆發了DQ事件,立法會陷入混亂狀態,先前努力營造的平和氣氛幾乎一掃而光。面對這局面,林鄭月娥究竟何去何從?大和解還要不要進行下去?

民主派議員指責政府「濫用司法程序改變民主選舉結果,等同政變」。(資料圖片)

筆者認為,林鄭月娥應該冷靜分析形勢,再作出正確的決定。首先,高等法院的判決並沒有令泛民主派成為「窮寇」。這次泛民主派失去議席,並非因為支持者大規模倒戈,只是因為一些議員在宣誓中犯了錯誤,因而被褫奪議席。就是說,多名泛民議員被趕出立法會,並沒有令香港的選民生態發生根本變化。一旦舉行補選,他們仍會奪回議席。就算梁國雄等人因被追討薪津導致破產而無法參加補選,還會有其他民主派參選人。因此,如果林鄭月娥按照某些人建議的那樣乘勝追擊,DQ更多泛民議員,或趁泛民失去關鍵議席突擊通過有爭議法案,可能會令支持者揚眉吐氣,卻會在其後幾年中,再現梁振英時代的亂局,政治爭拗沒完沒了。

另外,把泛民主派視為「寇」的做法也值得商榷。前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曾指出,只要泛民人士愛國愛港,誠心誠意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特區基本法,中央都願意與他們溝通對話,都視之為建制的一環。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次赴港,在新一屆特區政府就任大會講話時,就將泛民與「港獨」作出了區分,指出只要愛國愛港,誠心誠意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特區基本法,不論持甚麼政見或主張,中央都願意與之溝通。

香港大學法律學者、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日前撰文,建議當局從寬處理判決對敗訴議員的影響,因為釋法的追溯力與法律的「可預見性原則」矛盾。 陳弘毅的意見反映了相當一部分香港市民的想法。他們對四名議員的行為十分反感,覺得他們被褫奪議員資格是咎由自取,但不主張趕盡殺絕,更不想DQ事件影響政壇難得一見的祥和氣氛。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建制派議員也採取較克制的態度。其實,民主派議員近日大鬧立法會,正是因為擔心政府「剩勇追窮寇」才採取以攻為守的策略。如果政府能如林鄭月娥所言「不乘人之危」,雙方冷靜協商,亂局是可以改變的。

事實上,林鄭月娥提出大和解,並非完全是她本人的意思,她上京接受任命時,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指示她要「團結包容、戮力同心、銳意進取,為香港發展進步作出貢獻」,這絕非泛泛而言 。北京方面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共十九大,醞釀新一屆中央領導層人事安排,此時此刻,當局尤其希望香港局勢保持平穩,絕不想看到烽火連天的局面。

說到「對敵鬥爭」,無論是經驗、謀略還是勇氣,林鄭月娥都只能望其前任之項背,如果中央容忍過去五年的鬥爭局面持續下去,梁振英就不會「被自動放棄連任」了。箇中奧妙,相信林太心中有數。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