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合併再傳上市——GoGoVan展現香港企業家精神

撰文:馬新維
出版:更新:

港產電召貨車平台GoGoVan上星期宣布與內地貨運物流公司58同城旗下58速運合併,今日又傳出了即將集資籌備在港上市的消息。兩者合併以後市值估計超越10億美元,有望成為又一家港產「獨角獸」企業。在此之前,前財政司長曾俊華、商經局長蘇錦樑與現任創科局長楊偉雄,都曾公開讚揚GoGoVan為本港成功初創企業範例;而去年5月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的「香港創業者基金」亦選擇投資GoGoVan,反映香港依然具備適合創業的土壤,新一代香港人亦具備「企業家精神」。

首創「企業家(entrepreneur)」概念的法國經濟學家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說過:「所有種類的企業家都是在國內自我調整適應風險……並且活得相當不穩定。」GoGoVan創辦人林凱源的經歷剛好能作這段話的闡釋——讀畢大學的他坦言自己不喜歡香港的社會氣氛,但結果仍選擇掏空積蓄留港創業。林原本只是經營飯盒廣告事務,途中意外發現網上電召貨車商機,至今擔任一個未脫離虧蝕階段的跨國企業行政總裁,可以稱得上是企業家的典範。

本地研發App代表GoGoVan於2013年由林凱源(圖)和4名拍擋創立,去年和中資物流公司「58速運」合併,搖身一變成為「獨角獸」。(GoGoVan圖片)

此外,面對公司「染紅」指責,林凱源接連說出「大家揼晒你部電話」、「買樓今日就冇GoGoVan」等話,故此招徠一些輿論批評。儘管他的遣辭用句確實存在一些改善空間,然而我們更應該見到的是在這些言論背後的「企業家精神」——不論是在買樓與創業間選擇後者,抑或無懼公眾意見選擇合作對象,甚至是公關災難後的冷處理方式,這一連串舉動都能看出他是一位敢於力排眾議、逆流而上的企業家。

香港後過渡期的經濟長期以金融和地產掛帥,尤其富豪排名長期沒有出現新的臉孔,予人一種創業氛圍不濃的感覺,可是GoGoVan的成功經驗,反映香港其實依然具備適合創業的土壤,新一代香港人也絕非完全欠奉企業家精神。中文大學、浸會大學、深圳社科院、香港大學今年2月合作進行的《全球創業觀察:香港與深圳研究報告2016》,便指出香港的創科環境比對八年前已經大有進步,成年人口從事初創企業活動數目更加急升兩倍以上。

尤其重要的是,GoGoVan的例子還提醒了我們商業決策不應該受到民粹式批評干預。林凱源本人就強調公司融資初期首位大股東來自新加坡而非中國,同時GoGoVan與58速運在業務和地域上互補作用十分明顯。前者市場覆蓋了亞洲多個大城市,後者則是針對中國大陸進行同城配送,況且兩者合併有助集中力量迎擊領先的共同對手Lalamove,可以斷言相關決定並非局外人簡單的一句「染紅」就能概括,而是一名負責企業家深思熟慮後得出的結論——對於這樣一位人物,我們是應該加以肯定的。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