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甩教仔學】有什麼家長,就有什麼名校簡介會

撰文:任建峰
出版:更新:

【有什麼家長,就有什麼學校家長日】

近幾個星期,一些關名校簡介會的情況吸引了不少傳媒報導。無論是哪一家學校,情況都是大同小異。名校本身只會做一至兩場簡介會,入場名額有限。因此,一眾想自己兒女就讀學校的家長就會大早排隊拿入場資格。

成功入場的家長就會好像中了六合彩那樣「坐定定」在學校禮堂內聽約九十分鐘的簡介會。除了簡短地介紹學校與其課程,簡介會的主要焦點都是放了在入學申請過程(而家長在答問環節或圍着學校人員問問題都是問這些),包括:

家長在過程中應該及不應該提供什麼文件?
面試過程中會是什麼模式?問什麼問題?有幾多個回合?有什麼環節是「計分」或不「計分」?
什麼答案或反應會很容易被視為太「假」或太不像小孩子會說的話?
學校偏向喜歡收取什麼類型的學生?

整體來說,各個簡介會給外界的感覺都是來去匆匆,而且內容是輕課程與理念、重入學遊戲規則,把整個功利、競爭氣氛炒到熾熱。

簡介會把整個功利、競爭氣氛炒到熾熱。(視覺中國)

我上個月去墨爾本探親時,與有小孩的朋友們都有討論當地傳統名校簡介會的做法。原來當地的學校簡介會並不千篇一律,而我較欣賞的一個例子是這樣做的:

  整個簡介會長達三小時,簡介會與開放日混合,而且一年會做好幾次,家長不需要過於「一窩蜂」那樣爭出席位置。

  簡介的環節幾乎完全不提香港着重那些入學申請過程。校方只會輕輕帶過地說,如果家長們申請,孩子就有機會被邀請面試,沒有其他詳情。相反,學校做簡介時花很多時間說辦學理念、全人教育、以學生做義工而去回饋社會、灌輸着重社會公義價值觀,及花一少點時間說說學校課程和這與辦學理念的關係。

  參觀校園環節亦不是像香港某些學校開放日那樣擺很多學生、教師攤位及要學生為參觀者做天才表演,反而是安排一組組的學生分批帶家長們去參觀校園。學校亦強調「帶團」的學生不是學校挑選、是自己報名的,而這看來也是事實,因為學生「導遊」中由很乖巧到很百厭的都有,好讓家長見到學校較真的一面。

墨爾本學校的簡介會並不千篇一律。(視覺中國)

很明顯地,墨爾本名校與香港名校做簡介會的方式分別很大。但為何會這樣不同?我認為關鍵在於兩地的家長。

香港家長不少都把小孩入名校視為好像香港人買名牌那樣,不太理會究竟自己是否真的喜歡、是否適合自己,總言之是「名」的就要「買」。他們亦是成效主義者,所以只有興趣知道怎樣能給孩子最大機會被收取,還會就此很鍥而不捨地向校方不斷及很仔細地追問。如果我是一家名校管理層,我都不會花太多心機去介紹學校本身,而把所有精力放在入學申請過程。還有,既然家長們是那麼進取,我都不敢舉辦太多次簡介會,因為我的員工會很快被「玩殘」。

相反,在墨爾本,家長好像真的對價值觀、辦學理念等東西較「我個孩子怎樣確保被收取」重視,因為他們更關心個別名校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家長問問題時亦會問一些與教員、學生平時校內生活點滴有關的問題,問時亦偏向不會十分鍥而不捨。難怪那邊的名校可以用一個較開放、較不功利的方式去分較多場簡介會向家長介紹學校。

所以,當大家投訴香港的名校簡介會好像擺出功利、「吊高來賣」姿態時,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有什麼家長,就會有什麼名校簡介會?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他所屬律師行或團體,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