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路政署記者會全紀錄 署長:防波堤安全無被沖散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上周初有航拍圖片揭港珠澳大橋隧道人工島防波堤的扭工字塊(又稱弱波石),疑被海浪沖散,與設計圖不符,惹大橋結構安全疑雲。事隔近一周,負責代表港方監督工程的路政署署長鍾錦華周日(8日)在珠海與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會面後,今日(9日)與路政署首席政府工程師(特別職務)江大榮首度會見傳媒回應。《香港01》持續更新記者會上署方回應。

鍾錦華表示,綜合昨日視察結果,認為防波堤具備「科學性、合理性、安全性」,並沒有被沖散。(李澤彤攝)

【17:50】鍾錦華指,去年10號風球「天鴿」直吹珠海,人工島是經歷過好大的考驗,仍沒有觀察到防波堤移位,認為應該對這項目有信心。

【17:46】鍾錦華引述大橋管理局回應指自2014年後,沒有再就人工島扭工字塊安裝修改施工圖,局方至今巡查亦沒有發現需要再作修補。

【17:40】鍾錦華說,大型項目先有概念設計,再做實地視察,其後不同階段不同構思再演變成最終設計;而現時的大橋設計是2014年批核的施工圖,所有施工皆跟隨2014年的施工圖,在之前的圖紙只是階段性。

【17:35】鍾錦華指,主橋部份在內地,但「三地委」決定「就高不就低」的處理方法,例如若香港對工程標準較高,設計施工就會按較高標準,鍾錦華強調主橋標準不會低於三地任何一個地區的標準。

【17:34】鍾錦華指,大型項目如港珠澳大橋的設計圖以萬計,大橋管理局有必要每天看圖紙,而港府是監督工作,無需要每天拿圖紙來看,兩者角色不一。

【17:27】被問到是否需要修補防波堤,鍾錦華回應,現在情況與施工圖一樣,無須修復。被問到若扭工字塊環島放置至對出130米,為何圖片看到水底扭工字塊只集中在其中一邊。鍾錦華說,愈離開人工島隧道愈深,扭工字塊隨走線放得愈深,水面上可能看不清楚水底的扭工字塊。

【17:26】被問到署方對現時扭工字塊擺放方式是否知情,鍾錦華指,是有監督整個工程,每個月有工作例會,管理局需呈報問題;但如沒有問題,鍾說:「管理局不會事無大小都呈報」。

【17:25】鍾錦華指,在隧道駁口位減低扭工字塊高度水平,是設計為減低對隧道的重量壓力,免於影響隧道結構。

【17:20】鍾錦華回答傳媒提問時指,主橋項目建造時香港有監督的角色,並在「三地委」架構下將主橋工程委託給項目法人大橋管理局,並有香港成員參與成為其中一位副局長,認為港府有在高層次監督工程。鍾錦華指,主橋部份在國內,會跟國內的準則推展。

【17:15】江大榮又展示圖片,顯示2017年5月剛完成東人工島扭工字塊安裝時情況、颱風天鴿後、去年年底、近日傳媒拍攝的圖片,情況並無分別。

港珠澳大橋內地段海底隧道人工島防波堤疑崩塌,與設計圖不符。(香港01製圖)
+3

【17:12】江大榮指大橋管理局早前所解釋扭工字塊是「隨機安放」,在香港同樣使用,是建造海堤專用的方法,達到保護沉管表面結構。設計是每10米x10米放不少於55個扭工字塊,東人工島每塊5噸,西人工島則是8噸一塊。江大榮又展示圖片,指是按設計利用船隻將扭工字塊放下水平面下,扭工字塊非衝到海中。

【17:10】江大榮指設計上,扭工字塊大部份是放在水平線下,至島邊對出130米都有放置扭工字塊,以保護沉管表面結構。他又指,路政署聽取大橋管理局講解,人工島防坡堤經過緊密測試,以防風浪衝擊的影響,並有相當高的標準,一般會用100年一遇的水位作標準,但在西人工島的位置,選用300年一遇作標準,預計水位可高達9.5米。
 

【17:05】鍾錦華指曾查看設計圖,是符合科學性、合理性。另外,實地建成情況與施工圖脗合,他並看過人工島不同時段照片,無發現防波堤有移動跡象。第三,他實地從沉管中視察,看不到沉管與人工島之間有出現移位、裂紋或滲水問題,因此看不到有出現不安全情況,指出防波堤沒有被沖散。

【17:00】鍾錦華表示上周有幾日假期,假期後即昨日第一時間與港珠澳大橋管理局開會,親身到東、西人工島、隧道沉管視察,結論是設計合科學性、合理性、安全性,防波堤並無出現安全性問題。

港珠澳大橋工程香港官網發布的人工島效果圖,防波堤整齊有序。(港珠澳大橋香港官方網站)

港珠澳大橋內地段海底隧道東人工島,上周初被航拍圖片揭發,接駁隧道一端的防波堤疑崩塌,與設計圖不符。負責該路段的內地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先後發文解釋,防波堤上扭工字塊是隨機安放,但非隨意安放,現行方案實可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