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殺死人2】油麻地居民抗爭10年 轟中九龍幹線漠視住戶健康

撰文:梁雪怡
出版:更新:

造價逾423.6億元、連接油麻地及啟德的中九龍幹線目的是紓緩九龍中部的交通擠塞。政府花錢推土建起巍峨道路,背後犧牲了誰?油麻地駿發花園居民與政府爭持十年之久,居民認為幹線會加劇居所附近的行車噪音及空氣污染,故一直要求政府加建「全密封隔音罩」。駿發花園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李國宇多次憤慨地指,工程忽視市民健康,不符合環評要求,而政府卻說已符合相關要求,官民雙方理據何在?

01社區邀請李國宇量度家中NO2的量度五天。結果發現,其平均濃度超標3.3倍,比旺角路邊監測站的濃度還要高,詳看上集:

【空氣殺死人1】家中毒氣多過旺角馬路 居民因鼻竇炎丟鐵飯碗

駿發花園位於中九龍幹線的部分路段工程附近,居民一直要求將加士居道天橋由半封閉式改為全封閉式隔音罩,結果政府算是讓步,路政署於2017年6月7日向立法會提出折衷方案,加建全密封隔音罩。不過,駿發花園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李國宇(Edward)並不滿意此方案。

官:密封隔音罩符要求 民:罩口令民居變廢氣集中營

「垂直開口」將對正民居。Edward要求將「垂直開口」的通風罩口建於非居民位置,即靠近渡船街的油麻地電力站,以減低污染物對居民的影響。(受訪者提供)
+9

政府雖提出興建全密封隔音罩,但Edward指,在駿發花園天橋罩中段,即第一座仍保留145米垂直罩口。換言之,兩邊全密封罩的廢氣全集中在第一座及第五座排放(見圖,其他住戶的空氣質素的確得以改善,唯獨第一及五座的居民成為廢氣集中營。故他們要求將「垂直開口」的通風罩口建於非居民位置,即靠近渡船街的油麻地電力站,以減低污染物對居民的影響。

Edward表示,受影響的不止是第一及五座的居民,該屋苑有幼兒院、三間小學、殘疾人士中心及長者安居資源中心,都是敏感受體(對空氣污染影響的敏感程度近似易受空氣污染影響受體者)。若將通風罩口建於駿發花園附近,污染物會被附近屏風高樓所阻,集中於該屋苑,PM2.5及二氧化氮等會危害此處的敏感受體,嚴重影響當區居民健康。

「健康空氣行動」早前發佈「民間NO2空氣質素量度計劃」,發現過去一年香港空氣質素情況惡化,路邊空氣污染物對比2016年呈上升趨勢,而且集中在香港的西部地區。葵涌、深水埗及荃灣等地區的交通流量亦遠比東邊多,是導致路邊污染長期高踞不下的主因。其項目主任謝穎琳指,油麻地與大角咀等舊區高樓密集,且被高速公路包圍,易受空氣污染影響。

根據環保署,2017年04月至2018年03月,年均NO2 (二氧化氮) 濃度的地區,最高為葵涌(58微克/立方米),深水埗(52微克/立方米)及荃灣(52微克/立方米)則同屬第二高。

政府表示相關工程須額外加裝消防裝置,同時現有加士居道天橋結構與未來幹線重疊,不能承受額外負荷為由拒絕。環保署則回應,在採取紓緩措施後,中九龍幹線的空氣質素將符合環保署批准報告的法例要求。社區前進油麻地南社區幹事胡穗珊指,近期曾與路政署及承辦商會面,對方表示會就居民建議做電腦模擬圖,評估若將垂直罩口延伸越過油麻地天主教小學的可能性,但沒有確實時間表。

昔日為公僕 今日控訴政府規劃不當

油麻地的住戶本已深受空氣污染影響,故擔心中港龍幹線的工程及通車後,會帶來更嚴重的空氣污染。Edward原是房屋署主任級職員,受嚴重空氣污染影響,他患上鼻竇炎。他想也沒想過空氣污染會如此影響生活,甚至迫使他於年僅50歲退下火線。(梁雪怡攝)

有人認為,既然住在市中心、天橋附近,就要食得鹹魚抵得渴,污染差就關起窗開冷氣。Edward激動回應:「冷氣不能處理細微懸浮粒子,這些粒子直入血管肺部,不能用鼻毛過濾,你現在看出去都是灰朦朦的。」

Edward居於油麻地,因終日受空氣污染所害,十多年前因鼻竇炎影響工作,而需放棄公務員鐵飯碗,提早十年退休,現在需每天用針筒洗鼻。諷刺的是,他在房屋署工作多年,昔日是公僕,站在政府一方,後來因病退下來,今天站出來控訴政府規劃失當。「我一路都做房屋署,幫居民解決問題,房屋設計唔應該咁近天橋同隧道出口。加士居道天橋重建之後,比以前更貼近民居,規劃上做得唔啱。而家個規劃係冇諗點解決嚴重污染問題,我覺得係違反城市規劃。」他慨嘆道。

政府漏評「毒氣」PM2.5?

駿發花園業主立Edward,在樓下遇上二座A室的住戶(左二),住戶大呻:「空氣差到屋企只可以開少少窗,用布一抹地下就係黑色,頭髮都睇到,塵睇唔到呀,唔知點避 !」(梁雪怡攝)

Edward控訴中九龍幹線工程違反現行的空氣質素指標,漏評微細懸浮粒子(PM2.5)的濃度。最近油麻地的深水埗一般監測站的年均PM2.5濃度為21微克/立方米,約是每年濃度限值的一倍。

路政署則回覆,新的空氣質素指標已於2014年1月1日生效,但中九龍幹線項目的環評程序已於2013年8月完成,其施工和運作,亦應根據環評報告審批時適用的空氣質素指標。在微細懸浮粒子(PM2.5)方面,《研究概要》並沒有要求評估微細懸浮粒子的濃度。環保署在批准項目的環評報告發出環境許可證時適用的空氣質素指標,亦沒有相關微細懸浮粒子濃度的規定。

簡而言之,就是Edward指政府漏評PM2.5,而政府則指,環評報告不須評該項目。咁雞同鴨講,原來牽涉歷史背景。

在2014年之前,政府是依據於1987年訂立的空氣質素指標,指標載列了七種主要空氣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總懸浮粒子、可吸入懸浮粒子、一氧化碳、臭氧及鉛;即當時並不包括微細懸浮粒子(PM2.5)。
隨着《2013年空氣污染管制(修訂)條例草案》於2013年7月10日通過,新的空氣質素指標由 2014年1月1日起生效。新的空氣質素指標訂定七類空氣污染物的標準,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懸浮粒子、微細懸浮粒子(PM2.5)、一氧化碳、臭氧及鉛。
政府表示,根據《環評條例》,審批環評報告及發出環境許可證須以作出有關決定時實施的空氣質素指標為根據。
換言之,中九龍幹線完成環評報告之時,新空氣質素指標還未生效,故可沿用1987年訂立的空氣質素指標。

微細懸浮粒子(PM2.5)每升10微克,整體患癌死亡風險就增兩成二。

立法會議員:應評工程對public health的影響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榮鏗指:「AQO(空氣質素指標)改過,但做環評時係未改,就算居民想用新嘅(準則做環評),法例上係唔容許,過咗就係過咗,但都算係漏洞,政府係咪可以做補充報告,睇吓(工程或幹線)對公眾健康嘅影響?」

路政署回覆,政府會在油麻地、何文田及啓德發展區的三座通風大樓安裝空氣淨化系統, 減少隧道排氣內最少八成的二氧化氮及可吸入懸浮粒子。此外,中九龍幹線主要由隧道構成, 加上其作為快速替代道路的功能, 可大大減少地面道路的車流量及交通擠塞, 從而減少車輛引致的空氣污染。環評方面,路政署沒有回應未評PM2.5一事,但指, 在採取環評報告內建議的緩解措施後,中九龍幹線( 包括西面隧道出入口)在施工及運作期間的環境影響,包括空氣質素方面, 均符合相關法例的各項要求。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自1998年起2013年間,追蹤66820名的65歲以上長者。結果發現,剔除吸煙因素後,微細懸浮粒子(PM2.5)每升10微克,整體患癌死亡風險就增兩成二;當中上消化道癌症死亡風險增四成二,而肝、膽管、膽囊及胰腺等附屬消化器官癌症死亡風險亦增加五成五。研究指,每當PM2.5增10微克,女性患上乳癌的死亡風險增加八成,男性患肺癌死亡風險亦増加三成六。微細懸浮粒子致癌,與DNA修復功能受損、身體的免疫反應、發炎觸發血管增生致腫瘤蔓延有關;加上由於PM2.5含重金屬,影響腸道微生物,亦可引發癌症。

現時香港有16個空氣監測站,包括13個一般監測站,及3個路邊監測站(分別於中環、銅鑼灣及旺角),相關團體一直認為數量不足,令區域性收集的數據及提供詳情不充足。

據環保署一般監測站資料,2017年04月至2018年03月年均PM2.5濃度四大災區為:
屯門:27微克/立方米
元朗:23微克/立方米
中西區、葵涌、觀塘、荃灣:22微克/立方米
深水埗、大埔、沙田 :21微克/立方米
世衛的年均濃度限值為10微克/立方米
環保署的標準為35微克/立方米

二氧化氮可防礙兒童肺部的發育。有研究指出,長期接觸二氧化氮可引致肺部組織結構改變。

團體:政府欠缺與空氣污染相關的health policy

Edward認為,若中九龍幹線通車,並將通風罩口位置於駿發花園附近,會令相關污染大幅增加,令居民失去基本的生存權利,唯政府的環評沒有評估相關影響。

「健康空氣行動」項目主任謝穎琳認為,政府缺乏統籌部門改善空氣污染,過去廿年,香港的路邊污染水平持續是世界衛生組織安全上限的兩倍以上,「健康及空氣污染聽來沒有關係,因為沒有即時的後果,未去到死的地步,但其實已經好多人患上與污染有關的都市病。但運房局從來沒有提過污染與公眾健康的關係;食衛局淨係控煙,醫病交畀醫管局,叫大家做多點運動;而環境局雖然有香港清新空氣藍圖,但都是做最易做的,例如規管的士、小巴定期更換催化器。」反之,外國政府會計算空氣污染濃度與非傳染疾病的關係,從而訂立減排措施。見另稿:【空氣殺死人3】空氣污染疾病 香港冠11城市 政府懶理?

據香港過敏協會,香港約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患鼻敏感。
據香港哮喘會,每年平均有70至90人死於哮喘病發,其中有20至30人是死於精壯之年(15至44歲) 。

「健康空氣行動」希望政府以促進公眾健康作為政策目標來管理交通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