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少年滋味】少年想要甜滋味 你明不明白?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成年人希望少年人學會堅持、有目標,但少年人漸漸發現,成年人要他們追趕的,是上一代為他們定的目標,一切皆是「框框」,沒有自主可言。這畫龍點晴的襯托,是這部電影不可缺少的,我以為都是明顯不過。
林春馬
導演拍得出色,已經完整為 2014 年的少年群像,留下一幅定格照,清楚記錄下這一代少年人的模樣了。(電影劇照)

文:林春馬

一直沒有打算為《少年滋味》寫任何感想。我認為導演拍得出色,已經完整為 2014 年的少年群像,留下一幅定格照,清楚記錄下這一代少年人的模樣了。誰不知,跟另一名友人閒聊和讀到《香港01》的一篇影評時,才發現 9 名少年的面孔對他們來說就像一抹霧霾,無法令他們抓住電影的重心。

【少年滋味.影評】9個少年的故事,竟然冇呢樣嘢

我不知道紀錄片應該怎樣拍,也不知道導演要將主題說得多白,才叫恰當。但在別人不明白的地方,我看到導演的用心。

在別人不明白的地方,我看到導演的用心。(梁碧玲攝)

導演拍出時代寫照 我以為都是明顯不過

《少年滋味》中 9 個人物背景迴異,面上、咀上滲出的,卻盡是同樣的「愁滋味」。他們的愁苦,看似各有前因,但其實源自同一個困境——成年人所設定的(或者習慣了的)社會規範和價值觀。

電影後半,受訪者主動提到自己是「後雨傘一代」。個體意識高漲的他們,面對上一代的各種箝制,他們部分人甚至有意識地思考過如何反抗,但無力的少年人所能作的,跟時下 80 後、90 後一樣,只有三條出路——「我行我路」、「自我放逐」、「繼續扮乖」,但心底裏絕對不想妥協。這是時代的寫照,世代之爭,早在人們十來歲時就播下了種子。導演的意圖、電影的主題,我以為都是明顯不過。

電影後半,受訪者主動提到自己是「後雨傘一代」。(電影劇照)

用小學生和青年襯托少年 我以為都是明顯不過

兩名小學生和那名 24 歲的成年人是非常重要的襯托,是另外 6 名「少年期」受訪者的起點和終點。兩名小學生暢談夢想和人生計劃,年紀小,父母給你空間,讓你談夢。二十來歲的青年人滿有正能量,解釋社會、家庭等現實問題帶給他的壓力,年紀漸長,父母第一個來告訴你現實逼人,夢要貼地,而且要是上一代心目中的「貼地」。導演展示了一個非常諷刺的現實,成年人希望少年人學會堅持、有目標,但少年人漸漸發現,成年人要他們追趕的,是上一代為他們定的目標,一切皆是「框框」,沒有自主可言。這畫龍點晴的襯托,是這部電影不可缺少的,我以為都是明顯不過。

年紀漸長,父母第一個來告訴你現實逼人,夢要貼地,而且要是上一代心目中的「貼地」。(電影劇照)

我喜歡這電影的選材恰當,主題突出且不貪心。最重要是引起反思——成年人可以讓少年嚐得甜滋味嗎?不同家庭給予不同的養分,但在香港這片土壤,孩子們都是長成一個模樣。

在成年人設計的遊戲規則中,從來沒有少年人作主的空間。成年人要求他們順從,要他們每天被迫做自己感受不到樂趣的事,追逐一個自己沒有興趣的目標,可以不苦嗎?難道成年人喜歡被上司、父母強逼自己一天廿四小時只准做自己沒有興趣的事嗎?會享受嗎?會認同嗎?

帶著同理心,成年人也許會願意放生少年人。成年人,是時候停止對少年人無止境的要求和苛索,不要強逼少年人過你們自己都不願意過的生活,應該反過來,要求自己盡力為少年人創造一個百味紛陳的世界吧。

我不知道紀錄片應該怎樣拍,也不知道導演要將主題說得多白才叫恰當,但劇情片也有黃家衛和葉念琛之分,總有人明白,有人不明白。因為香港的 bloggers 看不明白,我才意識到,自己有需要為這套電影寫點什麼。

(本文為來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