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舵手」倘換人 保守黨領袖怎麼選?

撰文:許懿安
出版:更新:

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周三(12月12日)面對黨內迫宮,保守黨周三(12日)已齊集足夠人數支持,發動對她的不信任投票。表決結果會在香港時間周四(13日)早上5時公布。
雖然脫歐派的大臣高文浩(Michael Gove)都認為文翠珊捱得過這次投票,獲得足夠支持來繼續留任,惟一旦出現意外,保守黨將開始選舉新領袖的程序。

保守黨新黨魁選舉有三個階段,首先要確定候選人人選。英國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因2016年6月23日的脫歐公投以脫歐派勝利作結,他其後辭職。

保守黨當時是下議院多數黨,因此贏得黨魁選舉者差不多篤定擔任首相。

保守黨2016年6月29日宣布舉行黨領袖選舉後,提名程序隨之開始。有意者也可提名自己。時任內政大臣的文翠珊6月30日宣布競逐保守黨黨魁一職。

英國脫歐:2016年,時任首相卡梅倫在「脫歐公投」豪賭失敗後辭職。(路透社)

2016黨魁之戰 峰迴路轉

曾任倫敦市長的約翰遜(Boris Johnson)本來宣布競選,後來宣布放棄角逐。時任司法大臣、支持約翰遜的高文浩(Michael Gove)突然宣布參選,出乎外界意料。當時高文浩曾批評約翰遜的領導能力。

來到真正「入閘」之際,有5名候選人角逐黨魁一職,即是高文浩、前國防大臣霍理林(Liam Fox),時任就業及退休保障大臣的郝智恆(Stephen Crabb),還有時任能源和氣候變化大臣的利雅華(Andrea Leadsom)。

霍理林首輪被淘汰,郝智恆及高文浩先後退出選舉,再來是利雅華因在媒體訪問中自稱身為人母的她比膝下無子的對手文翠珊「更有優勢」,最終在爭議聲宣布退出。選戰只剩下文翠珊一名候選人,她自動當選。

英國脫歐:文翠珊兩年半前因脫歐站上首相之位,想不到現在可能因脫歐而落台。圖為2016年文翠珊剛上任。(法新社)

議員投票保密 剩下2人決選

依保守黨的機制,第二階段是黨內國會議員會先舉行投票,淘汰到最後兩名候選人,才開放予全部黨員投票選出新黨魁。投票在下議院的委員會會議室中進行,以不記名形式進行。

2016年的選舉中,利雅華因失言退選,文翠珊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經「1922委員會」確認後擔任首相。她不需通過進一步的選舉程序,面對基層保守黨員提出諸多問題。

前任首相卡梅倫當選的功夫比較多。他與競爭對手戴德偉(David Davis)一同經歷整個選舉程序,曾在11個地方對壘。這種程序叫husting(競選演講拉票活動),是候選人到英國不同地方發表競選演說說服選民。選民會以郵寄方式投票。當時約24.5萬保守黨人投了票,卡梅倫最終以68%得票率取勝。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