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官員回應大火 語言偽術是一種傳染病

撰文:張秀賢
出版:更新:
其實屋宇署又好,消防處又好,又或是其他高級政府部門,早應該直截了當向公眾披露有關風險,公眾除了關心樓宇的狀態,更關心消防員所面對的風險。從公眾安全,又或是公眾知情權,政府亦應該誠實地向公眾坦白交代,不應有半點保留。語言偽術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傳染病,它會使人失去直接回答問題的能力。即使是是非題,患有這種傳染病的人,就會不斷兜圈,是和不是,有和沒有,都變得非常難開口。
張秀賢

當上了官員,不知道是政府總部的風水問題,抑或是老頂啲傳染力特強,整個特區班子好像也染上了語言偽術這個傳染病,由上到下,無人倖免。即使到了技術官僚,也學懂了這些政府詞彙,忙掉自己本身的專業。

昨日 6 點左右,屋宇署和消防處的官員回答記者問題,處處出現支吾以對的場面,又或是繞圈子。問他們樓宇有沒有倒塌風險,他們從不直面回答,要答有,或是沒有,這很難嗎?又問他們是否有疏散或撤退計劃,他們卻答「暫未有疏散計劃」;另一邊廂,卻租了不少巴士、旅遊巴準備。「暫時」未有疏散計劃,但之後呢?什麼時候會疏散呢?有時官員的回應,目的是不想公眾恐慌,可是當官員「講一套,做一套」,你想公眾會否再恐慌點?回答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之下疏散,又或是回答「政府已有兩手準備」,這真的很難嗎?

到了昨晚,民政事務署署長指當地空氣質素比之前為好,居民不需疏散。可實情是即使乘巴士或地鐵經過,也聞到外面一陣味道。政府官員不是報喜不報憂,是什麼?我相信消防處長的哭淚是真的,其他官員呢?我覺得民政事務局和保安局官員的表現已經跌至可恥級,令人震怒。

其實屋宇署又好,消防處又好,又或是其他高級政府部門,早應該直截了當向公眾披露有關風險,公眾除了關心樓宇的狀態,更關心消防員所面對的風險。從公眾安全,又或是公眾知情權,政府亦應該誠實地向公眾坦白交代,不應有半點保留。

語言偽術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傳染病,它會使人失去直接回答問題的能力。即使是是非題,患有這種傳染病的人,就會不斷兜圈,是和不是,有和沒有,都變得非常難開口。這屆政府由2012年7月至今,面對多次突發事件或政治風波,都是採用迴避、淡化這幾招。當然,在首領頭頭眼中,這類事件實在不容有失。當然,這是指面子不容有失。但事件至今已是公眾安全的問題,與消防員和周邊居民的生死攸關,這些語言偽術可否行埋一邊?

火警的起因、消防隊指揮人員的決定是否出錯,當然要在火警告一段落時才可以獨立調查小組方式,查個水落石出。但現時已有一定潛在風險,政府在這時應該思考如何疏散公眾,公布有關安排。就算最後沒有意外發生,最少也要避免更大型的意外或有進一步的人命傷亡。單就附近的空氣質素,已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疏散鄰近的住戶。政府的語言偽術,在人命關前,可否收斂一下?

一次火災,已經令社會信任危機進一步蔓延,對組織、專業,以至普通人毫不信任。這種趨勢若持續下去,長遠會令社會跌入更多不信任的螺旋當中,引發更大的社會動盪。

在此衷心希望火災盡快完結,希望消防員可以盡早可以休息,祈求平安。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